鄂东北是哪些地方(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

鄂东北是哪些地方(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

樊易蓉 2025-10-26 智能 3 次浏览 0个评论

湖北这地方,说起来有点意思。你翻开地图,正好趴在中国正中,像是一个门神守着南北东西。别小瞧它“中间人”的位置,历史从头到尾,湖北插了不少手。有时候你会想,这地方怎么总是闹事、出人才、拱得国家也不太平?咱们的故事就是要讲讲湖北的那些热闹、那群争气的人物,还有被河湖和山丘挤出来的一段段烟火气——真不是教科书里那种干巴巴的历史梳理。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要说湖北的来头,远着呢。从商朝的时候,咱们湖北其实是零碎的几个方国和部落,谁也说不上头,包括“鄂”这个字刚冒头的那会儿,都还只是众多地名中的一个。但到了西周一路往下,楚国把湖北当自家后院经营,别看楚国早年蹲在江边吃苦,它最后这势头,就像汉水涨潮那种猛劲儿,一路把诸侯都挤得喘不过气。不信你看,在湖北随州的闻家岭,就安静地躺着一组“曾侯乙编钟”,谁要是亲自见过那件国宝,心里都会咂摸:这地不光能打仗,还能玩出多高级的音乐来。那种“兵马未动,钟鼓先行”的气派,跟我们想象的农耕文明可不一样。

楚国在湖北扎根不只是因为地广人稀,更和天时地利有关系。比如荆州、江陵一带,那老河道不仅养得起百万粮民,还能撑起一支支战车部队。春秋战国时候,楚王就算挨着中原各家诸侯的打压,湖北这片地依旧是打得最响,粮食最足。你要是问上一辈湖北人自豪啥,八成会扯到“楚人自强”,“当年咱们祖宗和秦兵干上了”。其实还有更细的茶话呢,很多村里的老人会拿家族祠堂里的老牌位说事,说自己是“楚人后代”,这话你别全信,可见湖北人骨子里带着点自尊劲儿。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等再往后翻一翻史书,秦始皇横扫六国,设立南郡,把原先的楚地归湖北名下。别以为这就是换了个郡名这么简单——南郡的治所就在江陵,也就是后来的荆州,这地方成了传送门,南北人流货物都要从这兜一圈。汉朝那会儿,湖北的盐和铁,俨然成了整个中部的命脉。想想古代的物流,江河就是高速公路,谁家手里捏着水路,谁家气势就不一样。

三国那阵子,湖北可真闹腾得要命。荆州这块地,说是兵家必争毫不夸张,不光孙刘争,连曹操一时兴起也要下来掺一脚。打仗打得锦江水都染了鲜红。要是你去襄阳城附近逛逛,会发现路边的蒿草里藏着几个残砖碎瓦,流传着“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当地孩子也拿自家的水塘当“汉江”,多少小孩嘻哈着模仿三国英雄打水仗,历史就变得很近了,像是小时候打闹过的童话。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再说晋朝以后,湖北的日子有点复杂。天下改朝换代频繁,湖北左右为难,有时候被北方骑兵拖着走,有时候又被南方政权招安。变化中间,倒也蹦出来不少小人物,有的做了县令,有的混成了土匪头子。在孝感一带就流传“孝子故事”,说是祖辈顶着乱世还顾家。这种小故事,藏在家家户户的门楣上,孩提时听得鸡皮疙瘩起一身。

等到了隋唐,湖北的“中部枢纽”地位基本就扎稳了。大运河从这里过,商队驮着茶叶、瓷器一路敲击着江汉平原。武汉这个城市渐渐从小集市熬成了大港口,河边的竹楼里,晚上还会有小贩吆喝打更,闹腾得像菜市场。有意思的是,武汉和周边的黄陂、汉口,那地方一到年关,灯笼比人多。你要是去,农民花的不是钱,是一袋米,一包茶换春联。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宋元明清这几百年,说湖北“吃不穷”也不虚。汉口那阵势,开埠后一天能进出上万石粮食,商人赶着货船进港,水面像盖了一层米皮。顺口一句“十里汉口一烟霞”,眉眼间都是自信。不说别的,老武汉人摆摊卖点小吃,随手就能挤出几样全国嘴巴都夸的热干面和猪油糕。湖北人好经商,但又不张扬——很多小老板说起家世,寡淡一句“我们搞点小生意”,你多问一句,才知背后是连着五代的盐商。

说时迟那时快,辛亥革命的惊雷正好就在武汉炸响。一水的学生、洋匪、绅士齐聚一堂,拼命要把清王朝的老屋给砸塌。那年秋天,听说武昌城外传来枪声,半夜小商品市场灯都灭了,老百姓缩着脖子问:“这回是不是又要改朝换代?”真正闹起来,不只有革命家,还有普通的小工人和机修师傅,没几个人没摔过一跤。革命成功后,湖北人在全国各地都自豪着,家家墙上挂“中华民国”。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建国以后,湖北没闲着。经济、教育、文化一条龙,大厂一座接一座,汉阳钢铁翻新得人不认新门牌。我们身边多少湖北人,从老农村杀进大学、再一脚蹦进大城市。武汉成了九省通衢,地铁一圈又一圈,街头搞小吃和高科技并存。江汉平原的水稻一年三熟,粮商还学会了网上卖货。湖北的变化,揣在每个人的生活里,连小孩子写作文都会多一句,“我的家乡真漂亮”。

说到“鄂”这名字,几乎没人不熟。从短信号到汽车牌,全是“鄂”,但追根到底你才知道,这字其实有段曲折老故事。老一辈的讲法是,商周时期鄂国牛气得很,有点小霸主的味道。后来楚国打过来,把鄂国的人迁去湖北,再建了座鄂城——其实就像如今搬个产业园,还给安了个地标。湖北的地形,用“高”“大”“巍峨”形容不虚,“鄂”字正好带点这种霸气。现在哪个湖北人说自己家在“湖北鄂”,都像是那种门脸标识:你知道我也是这个地方出来的。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鄂东北一讲起来,地方细碎得很。随州、孝感、黄冈、武汉这北头,地势七上八下。你开车过去,大别山像墙一样立着,山货和水货混着卖——随州的香菇,孝感的麻糖,黄冈茶叶,哪一样不是硬通货?东坡文化在黄冈那真是活的,去老县城外头可以听到一群人说苏轼打水漂,孝感的老人每逢初一十五在桥头烧纸,说是孝感神的传人。这种文化,连当地小孩子都要被“孝”字管着——不管信不信,规矩摆着。

鄂东南又不一样了。咸宁的温泉,烧起来一池雾气,冬天泡着才知道什么叫乡村的幸福。赤壁更不用说,三国故事一年三季都在演,地方戏和旅游团抢着挣钱。你到了鄂州,老馆子里能吃到楚剧,别看只是两板三眼,观众可多得站不下。鄂东南的工厂多,矿山铁匠铺夜晚都热闹,但不影响白天农民下地砍茶、摘水果。咸宁的琴戏有趣到什么程度?有乡下戏班开到抖音直播,全国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江汉平原算是湖北的米袋子。土地平得像抹桌子,水稻、棉花、油菜一季接一季,田埂上农机扎堆跑。有一年我亲眼看人家用遥控“植保飞机”喷药,不少老人还觉得稀罕,站在田头咧着嘴笑:“现在种田不打赤脚,飞天啦。”这些地方的石油、天然气也闷头冒出来,随州的工业园一个月能拉十几趟货车。江汉平原的生活就是实在——不张扬,吃饱喝足,地里一茬又一茬,永远有盼头。

鄂西北呢,那地儿山水夹杂,襄阳、十堰、随州,说是乱世据点也不夸张。武当山本身就像一道屏障,小路上偶尔还能看到野山羊。襄阳城古迹多,晚上有老书法家在桥头给人写福字,游客围着看,不知道哪家后代是三国将门。十堰的汽车城,从铁棚厂一点点做起来,如今弄得全国都来买零件。神农架别提了,野人传说和稀有动物都拢在山里,有年我见到一群中学生跑步训练,说要考“生态保护专业”,那劲头不是开玩笑。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最后说说鄂西南。恩施的山谷,雾气缭绕,好像画儿里走出来。清江画廊美得不像现实,船夫每次摇橹都会唱两句土家民谣。这里土家族、苗族的大姑娘小伙穿得花里胡哨,节日来了就跳摆手舞,游客拍得手酸还是看不够。小时候家里老人说“恩施姑娘是能吃苦的”,多半是真的。从农田到水电站,这一带拼劲真不含糊。都说湖北的西南是明珠,却没人说这明珠藏在几百里山沟里。

湖北这么一地,翻来覆去就是这么热闹。不管是哪块山哪段河,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今天你去武汉赶一班地铁,明天下乡到恩施老家住一晚,都是湖北人自己的滋味。历史滚过来又滚过去,湖北还在那里,又新又旧。你说,将来湖北还会出什么大事?出什么人物?没人敢说死。但谁都知道,湖北这地,永远不会安静。

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都是指的湖北哪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鄂东北是哪些地方(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