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章: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赋能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持续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聚焦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赋能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聚焦体制机制,构建上下一体协同推进建设体系
一是紧抓体制建设,完善推进机制。打造“1+11+N”工作推进机制,以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引领,指导11个区市印发区市级实施方案,形成市级引领、区市共创的建设格局,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及各类固体废物等“N”方面统筹推进,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二是紧抓制度建设,健全要素保障。印发16类“无废细胞”建设指南和标准,制定全省首个“无废细胞”管理规程和市级“无废城市”建设专家团队,协同教育、文旅等部门出台建设保障措施,推进“无废岛屿”建设,制定“无废啤酒节”活动实施方案和“无废供应链”建设指南,构建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三是紧抓任务指标,确保建设成效。印发“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清单,从8个方面提出30项措施,确定60项任务指标和62项重点任务。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任务目标落实。截至目前,“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指标和重点任务已分别完成30项和40项。
聚焦“三化”管理,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水平
一是推进绿色转型,推动源头减量。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应用面积达144万亩。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2万余处,回收利用率达40%。累计创建“无废细胞”876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为0.282吨/万元,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为0.0079吨/万元,居全国先进水平。
二是促进循环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家企业入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公告企业,5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6%。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1%,连续六年超过7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6%,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规范末端处置,守牢环境底线。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100%,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推动装修垃圾分拣轻质可燃物协同焚烧。开展固体废物卫星遥感排查,对全市6700余家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区域性、集团化统一管理和“网格化”延伸服务,在省内创新开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专项协同评估。
聚焦系统保障,全面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注重数字赋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青岛市“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任务指标数字化管理,基本构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数据一张网。打造“无废细胞”建设和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实现“无废细胞”从申报、审核、公示、确认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以数字化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二是注重项目示范,发挥典型性引领作用。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从经验模式、典型做法等方面挖掘31个示范案例。打造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一体化项目、5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项目等典型示范。将“无废场景”首次融入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全国率先探索汽车制造领域“无废供应链”建设,以示范打造推动“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三是注重理念引导,构建立体化宣传体系。发布“无废城市”建设三大品牌形象,围绕世界无废日、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110余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与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党建共建,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凝聚各界力量,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无废青岛”建设氛围。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世界环境主题日主题有什么(典型案例展播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16|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