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是什么意思?一个对时指多久?(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

对时是什么意思?一个对时指多久?(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

貊修 2025-10-24 硬件 1 次浏览 0个评论

AI协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认知、实践与系统化方法的持续进化。本文作者从最早一批ChatGPT用户的“无感体验”出发,历经高频实践、场景深挖与提示词迭代,最终构建出一套可复用的AI工作流。

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我是怎么变成一个AI用得还不错的人?

时间过得好快呀,还差一个月chatgpt3.5发布就要3年时间了。

在chatgpt3.5刚发布的时候,我立马搞了个账户去体验了一下。

当时用完感觉这个AI好神奇,能够和人进行对话,而且脑子里还有很多知识。

但我用完了之后,并不知道chatgpt3.5对我来说有什么用,我感觉它帮我干活的速度还不如我自己干快,把它当知识库吧,它的语料也没有那么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幻觉。

于是我把它扔到了一边,错过了23年初第一波用chatgpt的红利。

在探索了各种AI落地场景,学习了大家使用AI的各种方式后,我在24年就开始转向AI产品经理,研究各种AI落地的方式,当时AI在我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其实还是做一些文案类的工作,更多是辅助性质大一点。

今年是我真正把AI融入生活和工作的一年,现在基本上每天只要我干活都是和AI一起完成的,每天使用AI的时长在8-10个小时之间,妥妥的离开了AI立马就干不下了,哈哈哈哈~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从一个AI小白,变成一个能和AI高效协作的人。

希望我的这些经历和思考,也能帮你把AI用得更顺手。

我是最早的一批chatgpt用户,但我其实在23年并没有什么深度AI使用认知,核心原因在于我看各种文章太多,自己上手用的太少。

我并没有去理解模型到底是什么,没有去找一个场景不断去做深挖。

模型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我们要去理解它进化到了哪一步,它擅长做什么,它不擅长做什么。

虽然chatgpt3.5 和 chatgpt 5都叫AI大模型,但他们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AI。

chatgpt5能够解决各种算法问题,而chatgpt3.5只能干瞪眼;chatgpt5拥有更浩瀚的语料库更低的幻觉,而chatgpt3.5则能告诉你云舒和关羽马上大战三百回合的历史故事。

但chatgpt3.5和chatgpt5都能够给人提供足够多的思考角度,虽然强弱不一样,但这个能力他们都是具备的。

gemini2.5pro拥有所有模型最强的多模态能力、最强的上下文,但它的编程能力弱的一批,它就和产品经理一样,是一个写prd的好手,但是下一步只能交给程序员。

gpt5codex模型的后端能力是目前所有模型中最强的,但前端页面画的真的惨不忍睹,也不是说不能用,反正就是感觉它除了画UI别的都干的很好,而claude 4.5则是画UI的神器。

同时AI在写作上更多是润色器的功能,它虽然也能够代替人类写文章,但是人类内心的那一抹灵魂AI是欠缺的。

你看当我能够侃侃而谈说出这些时,说明我在日常使用、思考、写作、编程这些场景上花费的精力还是比较多的。

因为我研究的比较多,所以我能够了解模型在这些场景下擅长什么,当下能够做到什么样的水平。

当我了解了这些时,我才能够在这些场景下研究的更深。

高频实践是用好AI的第一件事情。

我在24年10月份开始一直尝试用AI写prd,当时第一版AI写的prd是claude3.5写出来的,它写出来之后我又润色了一会,然后我拉着我的产品同事们去评审。

评审结束后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prd文档怎么样,大家都说还不错,是你正常发挥的水平。

我来了一句,这个文档主要是AI完成的,我只起辅助作用。

当时同事们有些震惊,大家又问了问我写prd的时长,结果大家发现我用的时间比自己写还要多,大家感觉AI好像没那么大的用。

我当时也同意大家这个观点,但我并没有和23年一样觉得AI没什么用。

我开始不断的迭代AI写prd的逻辑,从写公司内部的文档到给AI编程写文档,我一直在不断的迭代这个提示词。

到今天这个时候,它已经迭代了几十个版本,到了3.0的阶段。

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我是怎么变成一个AI用得还不错的人?

那它写prd比我快吗?

快得很,边界条件比我想的清晰多了,ASCII图画原型设计更是强的飞起。

3.1版本也在迭代中了,它跟着我最新一版的AI编程协作逻辑,是更加标准化的协作,人和AI干活效率更高。

在AI写prd这个场景下我做对了什么?

总结复盘,迭代优化。

这八个字是我自己成长最核心的内在力量,也是我认为我成长速度还算快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个事情刚开始都不会是完美的,尤其是拥抱AI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流中,在早期它的效率往往是负的。

在刚开始拥抱AI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正向收益,反而会让你痛苦觉得毫无必要;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不断践行,践行完总结复盘迭代优化,等到AI的协作迈过那个临界点。

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我是怎么变成一个AI用得还不错的人?

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AI的价值。

最近跟几个好朋友聊,大家说写教程的时候读者总是希望每一步再详细一点,然后跟着教程一步步不出错的搞出来,怕哪里做错了就达不成原有的效果。

我其实之前也是这样的,我希望有足够清晰的教程,希望能够少踩一点坑是一点坑。

我其实很希望能够拿到一个确定性的结果,而非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寻求确定性。

但我逐渐的发现,绝大多数场景都是不确定的,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

我最近遇到了Windows系统codex升级到0.46对话闪屏的问题、同时写代码都是乱码,别说教程了我连大家遇到问题的相同反馈我都快找不到了,那这个时候我要想用codex,我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我找到chatgpt让它给我出一套方案,chatgpt告诉我这几种情况可能是xxx原因造成的,我们只能先去尝试做xxx,然后继续做xxx,然后做xxx看看行不行。

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我是怎么变成一个AI用得还不错的人?

那我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拉着chatgpt去一点点式,最后发现是我的Windows主机的Powershell环境有点问题,需优化环境稳定显示utf8编码就行了。

折腾了接近一个小时终于能够让codex在Windows电脑上正常使用了。

同样的我最近还拉着chatgpt给cursor换了ide终端页面样式,我之前一直不会调,我让chatgpt给我写了一套我想看的样式出来,扔到了cursor中。

还有服务器的部署和运维,AI产品方案在应用场景的落地。

我对AI有着浓浓的探索欲,我也希望我的这套方法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所以我自己写教程的时候,我更偏向把思维方式来讲出来,对于很多标准的化内容我写的比较少。

写codex的教程,我会告诉大家如何安装,那些指令是常用指令,基础的产品产出流程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大家把框架搭建好,大家可以基于这些框架去搭建自己的房子,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方法。

写到这里,我想你大概能看到我的答案了:我是怎么从一个 AI 小白,走到今天能和 AI 高效协作的。

高频实践,让我真正了解AI,知道它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总结复盘,迭代优化,在不断加深我在每个场景下的深度。探索欲,让越来越多的场景,被我融入到和AI的工作流中。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我是跟大家表述更多容易落地的方法,还是需要自己摸索更久的思维方式。

这个事情在我落笔前想了很久,一个是落地方法短期来看是更有效更容易拿到结果的,思维方式则需要不断去的践行不断的去体会,很久之后你恍然回头才发现自己收获了这么多。

还有就是从流量角度来看,教程其实往往比思考总结更受大家的欢迎。

写这个选题前我其实纠结了几天,我想了想我过去几年试图走捷径踩的那些弯路,我一直希望有人给我一个确切的路径,只需要按部就班往前走就好了,就可以收获不错的结果。

但最终发现其实是没有的,没有任何一个事情会发生两次,遇到事情其实是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我想还是写总结思考吧,来把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写给大家看看,讲一讲我自己的成长历程。

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启发,能够帮助大家在AI路上走的顺一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云舒】,:【云舒的AI实践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对时是什么意思?一个对时指多久?(从AI没用到每天AI干活8小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