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范进中举》,嘲笑一个考场的疯子,演了一个封建时代的剧本。
人到中年再读《范进中举》,发现字行之间,写的都是人生的范本。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这样疑惑:家境贫寒的范进,凭什么能坚持多年读书,还大器晚成?
刨根问底,就是范进和一群卑微的亲人,讲述了人生的几个真相。
01
没有父母的托举,你什么都不是。
范进,从小就读书,考取了秀才。
可是在考举人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四岁,考二十余次,总是名落孙山。
为了让范进继续读书,家人一次次凑钱,把家底都掏空了。
母亲养鸡,卖鸡,自己一分钱也舍不得花,都留给范进。
岳父是屠夫,靠卖肉过日子。手头也不宽裕,但也一次次借钱给范进。当然,岳父是知道的,这借钱的事,不要指望归还了。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等乡试回来,家里人已是饿了两三天,老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无可奈何,只好把家中唯一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拿去卖了换米。”
一贫如洗的家庭,要支持一个长期科考的范进,需要多大的努力?
回想我们自己,若是没有父母的支持,你能够顺顺利利去上大学吗?又能够顺利结婚成家吗?
我们之所以长大成人,是父母灌养的。成婚之后,又增加了岳父母或者公公婆婆的支持,还有爱人的支撑。
家人的爱,是“润物细无声”,还可以是骂骂咧咧的。唯有你失去这份爱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02
没有扎实蓄能,你什么贵人都遇不到。
范进终于在五十多岁,中了举人。同时遇到了贵人周进。
周进鼓励他:“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一路走来,他吃过苦,也许种地,陪同母亲养鸡,和岳父混市场。但是他一直没有放下书本。这是他遇贵人的资本。
有多少人,能过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呢?枯燥无味的古文,也许你一刻都不想看了。
有多少人,能够在社会上混的时候,还继续读书呢?很多四五十岁的人,早已和书断交了。
倒是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拿起手机,看无聊的肥皂剧,还有乱七八糟的段子。
你总想遇到贵人,却不看自己有没有价值。任何社交,都存在价值交换。
就是有人无偿地帮助你,起码你自己应该有站起来的打算吧。哪有人,会扛着你走到彼岸。
当你持续读书,学习技能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头顶有光,会被贵人发现。
03
没有坚持到底,你什么行业都混不下去。
我们嘲笑范进屡战屡败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屡败屡战”呢?
范进读书,也没有成功的迹象,被岳父骂过,母亲也伤心过,妻子也抱怨过。但是他不为所动。
更难得的是,他的老乡,同学,街坊邻居,都在他背后戳脊梁骨。把他当成了反面教材。
在古代,读书的出路,就是科考,很是狭隘。范进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
他中举之后,也没有停下来,而是积极备考,后来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有人说:“所谓成功,就是把一件小事,重复做。”
就是炸油条这样的事情,你做多了,也会找到节约成本的方法,会有最好的摆摊的位置,为你带来丰厚的家业。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困难’也坚持不下去了。”
每次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那么一会一会就是一年一年。若是一些巨大的理想,还要子子孙孙一起去做,就像愚公移山一样。
04
没有善待伴侣,你再有钱也不会幸福。
范进的妻子胡氏,不知道长相如何,但是从她的选择来看,是有勇气的,也有远见。
范进提亲的时候,是一个穷书生,是嫌弃的对象。
范进结婚之后,一次次科考不中,是嘲讽的对象。
唯有胡氏,还不离不弃,默默陪伴。
对于范进中举之后的人生,胡氏也是跟随,陪伴他去山东上班;帮助他料理母亲过世后的事情;范进升任为通政使司通政使,胡氏也脸上有光。
若是从社交的角度看,胡氏走的是“冷庙烧香”的路线——一个男人没有出息的时候,就陪他一起熬,熬到东山再起。
回到当今,多少女人,看到男人有钱有势,就去巴结,希望出嫁;一旦男人落魄了,就提出离婚。
总有一些女人,在男人不争气的时候,每天都骂骂咧咧;在男人争气的时候,总是抠住家里一切的钱财。
能遇到一个通情达理、鼎力支持的伴侣,是一辈子的幸福,用不完的力量,男人女人都一样。
更好的是,晚年也互相有个依靠,不会晚景凄凉。若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老了一个人过,也是孤苦的。
05
教授高日晖说:“范进是一个喜剧的形象......但范进的人生是悲剧的,范进的性格是悲剧的,整个人生的过程也经历了一场悲剧。”
是的,范进的人生,从负面看是悲剧,从正面看是喜剧。你带着阳光去看,会发现他的人生,其实比我们的人生更好。
所谓好命,不就是先苦后甜,不就是家和万事兴?
当你陷入低谷的时候,不要躺下来,不要放弃,朝着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上坡。
人一辈子,没有大器早成的运,那也有大器晚成的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范进中举说明了什么道理(再读范进中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