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一道小学三年级几何竞赛题。
图一
例1、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差为24平方厘米,边长和为12厘米,求大正方形的面积。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此题具有相当的难度,主要考查孩子的几何直观能力!
一、成人视角的求解(代数方法、超纲)
设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则由面积差为24及边长和为12可得,
(1)a²-b²=24;
(2) a+b=12。
再由平方差公式,即
(3)a²-b²=(a+b)(a-b),
可得24=12×(a-b),也即有
(4)a-b=2。
再联立(2)式和(4)式,求得a=7厘米,b=5厘米。故大正方形面积为49平方厘米。
上述求解过程中的(2)式和(4)式,实际上已将几何问题例1转化为经典倍差问题1:已知两个数之和为12,两数之差为2,求大数。这是一个纯粹的代数问题。
故上述求解实质上是代数方法求解,不仅把例1的几何特性(如几何直观性等)完全抹杀了,还使用了平方差公式和方程组求解等超纲知识。
二、孩子视角的求解(几何直观、不超纲)
1、在大正方形内分割出一个小正方形,剩余两块分别记为S2和S3,在小正方形上方补齐一长方形记为S1,如下图:
图二
2、为方便起见,把三个长方形S1、S2和S3的面积,仍分别记为S1、S2和S3。
3、由图二可知,长方形S1和S3的长宽对应相等,从而面积相等S1=S3。另由题意面积差为24可得S2+S3=24,从而有S2+S1=24,也即长方形S2和S1构成的大长方形面积为24平方厘米。
4、注意到长方形S2和S1构成的大长方形的长为12厘米,求得该大长方形的宽为24/12=2厘米。
5、注意到长方形S1和S3的长宽对应相等,故长方形S3的宽也为2厘米。再由图二可知,小长方形边长的两倍恰为10厘米,即知大小正方形边长分别为7厘米和5厘米。因此大正方形面积为49平方厘米。
三、关于经典倍差问题1
孩子视角几何直观求解的步骤5,实际上给出了经典倍差问题1一个更为直观的解答。
四、平方差公式与例1的关系
成人视角的求解,主要使用了平方差公式(3),这是该解法超纲的原因之一。
从例1的孩子视角求解过程,孩子也不难归纳出平方差公式。事实上,沿用成人视角求解的设法:大小正方形的长宽分别为a和b。则由图二,可得
a²-b²=S2+S3=S1+S2=(a+b)(a-b),
也即有平方差公式(3)成立。
简言之,例1的几何直观求解方法,可较为简单地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实际上,初中代数课程中有关平方差公式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证明方法就是例1的孩子视角求解方法。
——————————————————————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重返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体验数学的乐趣!
琼等闲贝笑,记录孩子身边的数学!感谢支持、点赞、关注、评论!谢谢~~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和倍差问题解题思路(超纲求解需用平方差公式几何直观求解简洁可推导平方差公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