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价格表现:2025年8月底至9月初,全球铜价呈现"内强外弱"格局。LME铜价在9700-9900美元/吨区间震荡,而国内沪铜表现强劲,主力合约突破80000元/吨关键心理关口,创下历史新高。现货市场方面,长江有色1#电解铜报价突破80000元/吨,较周初上涨超2%,同比涨幅达15%以上。这种分化走势主要源于关税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美国对铜产品进口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海外需求承压,而国内"金九银十"旺季预期支撑了现货升水。
关键波动日分析:9月4日成为近期市场转折点。受美国经济数据波动影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反复变化,LME铜价出现单日波动超1.5%。但国内因现货升水结构支撑(持货商挺价惜售)叠加下游逢低补库需求,沪铜在80000元/吨关口获得强劲支撑。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铜到货量激增导致上海地区库存增加,对现货价格形成短期压制,但国内整体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
表:铜现货价格波动统计(2025年9月1-5日)
日期
LME铜价(美元/吨)
涨跌幅
沪铜主力(元/吨)
涨跌幅
长江现货(元/吨)
9月1日
9835
-0.32%
79860
+0.21%
80080
9月2日
9780
-0.56%
79620
-0.18%
79850
9月3日
9850
+0.72%
80250
+0.54%
80220
9月4日
9745
-1.07%
79980
-0.34%
80050
9月5日
9760
+0.15%
80060
+0.10%
80120
周变化
-0.17%
/
+0.73%
/
+0.16%
区域价差特征:国内市场价格分化加剧。上海地区因进口铜集中到港,现货升水回落至80元/吨;而华南地区因再生铜供应紧张(精废价差收窄至1099元/吨),升水维持200元/吨高位。海外市场方面,COMEX铜库存处于高位,导致美铜对伦铜溢价消失,套利窗口关闭。
二、市场均衡分析:短缺格局延续下的库存异动2.1 市场均衡表:缺口持续扩大行业背景:近年铜行业呈"矿紧冶增、需求分化"格局。矿端因资本开支不足持续紧张,TC/RC加工费跌至负值;冶炼端产能扩张致精铜产量高增,但新能源(电车、光伏)需求增速抵消地产疲软,2025年供需缺口扩大至15万-25万吨。基于最新产业数据,2025年全球铜市场预计延续短缺格局:
表:全球精炼铜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项目
2023年
2024年
2025E
期初库存
195.2
178.5
172.8
产量
2650
2720
2785
进口量
750
780
810
出口量
820
845
870
消费量
2680
2750
2850
储备投放
25.5
18.2
15.0
期末库存
178.5
172.8
165.0
产需缺口
-30
-30
-65
核心矛盾解析:尽管202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预计增长65万吨(+2.3%),但消费增速更快(+100万吨,+3.6%),导致产需缺口从30万吨扩大至65万吨。这主要受新能源领域(光伏、电动车)需求爆发推动——仅中国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用铜量同比就增长40%。但需警惕短期库存异动: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有所增加,主要因进口窗口开启刺激报关量激增。
2.2 供给端:矿端紧张与冶炼放量的悖论供给格局演变:2023-2025年国内铜供给呈现"产量增、进口稳、出口降"特征:表:国内供给结构(单位:万吨/月)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实际供给量
2023
117.4
42.3
8.2
151.5
2024
123.6
45.1
7.1
161.6
2025
127.8
44.5
6.8
165.5
当前实际供给量(产量+进口-出口)达165.5万吨/月,超过理论需求160万吨,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现货TC/RC跌至负值区间,迫使冶炼厂加大再生铜使用比例。
库存动态解析:全球显性库存呈现"海外累库、国内去库"分化:
LME库存:处于相对高位,但较年初有所增加COMEX库存:处于高位,创历史新高国内社会库存:虽周增1.18万吨,仍处五年低位这种分化反映贸易流转向——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原本流向亚洲的铜资源转向欧洲和美洲,但国内"金九银十"备货周期启动将加速去库。
2.3 需求端:淡季尾声与结构性亮点当前行业正处于淡旺季转换窗口:传统消费领域(地产、空调)表现疲软,但新能源需求强劲。
淡季特征:线缆企业开工率相对较低,空调排产同比有所下降结构性亮点: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用铜带需求同比增40%,800G交换机用高频高速覆铜板需求爆发替代品冲击:铝代铜在低压线缆领域渗透率上升,但对高压领域影响有限关键转折信号:铜杆企业原料库存已降至低位,存在刚性补库需求。随着电网招标项目9月集中开工,预计线缆开工率将回升。
三、价值与机遇评估:绝对价格高企与利润分配扭曲3.1 价值评估绝对价格水平:当前沪铜80000元/吨以上处于历史高位区间,LME铜9800美元/吨也对应较高分位数,估值偏高但未达极端水平。
产业链利润分配:
上游矿山:高品位铜矿现金成本较低,毛利率超50%,享受资源溢价中游冶炼:加工费跌至负值,吨铜冶炼亏损,依赖硫酸和贵金属回收弥补下游加工:低端铜杆毛利不足,但高端产品毛利率超30%,溢价显著价差结构信号:
基差:现货升水80-200元/吨,反映近端供应偏紧月间价差:沪铜Backwardation结构维持,利于多头展仓跨品种比价:铜金比处于相对高位,反映通胀预期升温3.2 多情景模拟分析乐观情景:美国取消关税、9月降息,LME铜价冲高至10200美元/吨(概率20%)中性情景:关税维持、淡旺季平稳切换,LME铜震荡于9500-10000美元/吨(概率60%)悲观情景:美国加征25%关税、累库加速,LME铜跌破9500美元/吨(概率20%)
四、驱动因子诊断:三因素角力下的方向抉择供给驱动:矿端扰动持续——全球铜矿供应面临结构性短缺,TC加工费处于负值区间,新项目投产延迟需求驱动:淡季压制效应减弱,但复苏不均衡:负面因素:地产竣工端铜需求同比下降,家电库存周转天数增加积极信号:电网投资加速,半导体用铜需求增长显著库存驱动:全球显性库存有所增加,但增量集中于海外市场。国内社库绝对值仍处低位,库存消费比下降,为价格提供支撑。核心矛盾:短期累库压力(进口激增)VS中期短缺格局(矿端约束+旺季需求)
五、产业链纵深分析:微笑曲线与瓶颈识别季节性规律分析:
1-2月:累库期(春节淡季),但预期炒作存在3-5月:去库启动(旺季预期),宏观数据扰动大6-8月:传统淡季(高温限产),矿端扰动多发9-10月:旺季峰值(金九银十),上涨概率全年最高11-12月:需求转弱,但冬储支撑价格历史规律回溯(2015-2024十年统计):
上涨概率:8月(60%)→9月(75%)→10月(65%)平均涨幅:8月(1.2%)→9月(2.8%)→10月(1.5%)核心驱动:空调生产备货(8月)、电网集中采购(9月)、汽车产销旺季(10月)2025年当前验证:
8月表现符合历史规律,但振幅收窄淡季特征弱化:再生铜供应量环比下降,加工企业原料库存降至极低关键信号: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结束连续下降,出现回升迹象旺季启动条件:电网订单放量(9月初)与空调渠道补库(8月下旬)形成共振
七、事件/政策解读:关税扰动与矿端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对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COMEX铜库存激增(隐性库存显性化)美铜溢价消失,套利窗口关闭但未涉及铜精矿,中国铜原料进口不受影响矿端供应扰动:全球铜矿供应面临多重扰动,品位下降,成本上升新项目投产延迟,加剧供应紧张国内政策调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严控新增冶炼产能,加速行业整合高性能铜合金纳入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材料获政策倾斜八、特色指标深度分析:六大领先信号的预测价值加工费(TC/RC):当前值:负值区间(历史低位)逻辑:反映铜精矿供需紧张程度,负值预示冶炼厂亏损倒逼减产预测意义:持续负值将触发供给侧收缩,支撑铜价COMEX持仓结构:当前值:非商业净多头增加逻辑:对冲基金空头减少,反映看涨情绪升温预测意义:净多头占比突破关键分位数往往预示趋势加速精废价差:当前值:1000元左右(波动较大)逻辑:价差收窄抑制再生铜需求,提振精铜消费预测意义:低于关键水平将刺激废铜替代,压制精铜价沪铜期限结构:当前值:Backwardation斜率维持逻辑:现货紧张支撑近月价格预测意义:斜率突破关键水平可能引发挤仓风险线缆开工率:当前值:处于相对低位(五年同期偏低)逻辑:反映基建地产需求强度预测意义:回升至关键水平将验证旺季启动铜金比价:当前值:处于相对高位(十年均值以上)逻辑:表征通胀预期与经济增长信心预测意义:突破关键水平预示经济过热风险九、气候扰动分析铜主产地(智利、秘鲁、刚果)近期无极端气候报告,生产扰动主要来自事故及政策。
十、总结与策略建议:把握结构性机会A. 核心逻辑短期矛盾:淡季累库压力(进口激增)VS矿端刚性约束(TC负值)中期动能:金九银十旺季需求(电网/汽车)叠加全球宽松周期长期趋势:2025-2028年紧平衡格局延续,新能源需求年均增速8-10%B. 趋势判断1个月内:震荡偏强(沪铜78000-81000元/吨)Q4:趋势上行(目标84000元/吨)风险情景:若美联储推迟降息且国内旺季证伪,可能下探76000支撑C. 操作建议产业客户:
冶炼企业:逢高锁定加工利润(买入看跌期权+销售套保)用铜企业:在79000下方建立原料虚拟库存(期货+远期点价)废铜供应商:把握精废价差扩大的出货窗口投资者:
趋势策略: 主力合约79000以下分批建仓多单,止损77500 跨市套利:做多沪铜/做空COMEX铜(比价安全边际)结构性机会: 多近月/空远月(Backwardation结构套利) 做多铜加工龙头:高端铜材企业期权组合: 买入虚值看涨期权+卖出虚值看跌关键监测点:电网招标量、美联储议息会议、社会库存数据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截至发布之日可获得的信息编制,信息来源经合理审查视为可靠,但编制方不保证其绝对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任何因使用本报告内容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损失、业务中断、数据错误等,报告编制方及相关提供者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2023铜多少钱一斤(铜市狂飙突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