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原文及翻译(宋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原文及翻译(宋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兆略 2025-09-21 财经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古诗词#​#宋词#​#渔家傲#​#范仲淹##天天古诗词#​#范仲淹的作品#​​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积极推行“庆历新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之一,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字词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指边塞特有的风声、笳声、马鸣声。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勒,刻石记功。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悠远,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诗词译文

秋天一到,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南飞回衡阳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重重叠叠的山峦,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战胜敌人,刻石燕然,无法返还故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难以入眠,将军和战士们久戍边塞,白了头发,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宋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特色赏析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本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上片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点和季节,突出边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西北边塞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军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前两句自抒情怀。诗人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还无从谈起。“羌管”句写景,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人不寐”二句转入写情。思乡情切,成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戍边生涯让将军白了头,让征夫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这首边塞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既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征夫的艰苦生活,也隐含对宋王朝重内轻外、重文轻武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读起来真切感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塞下秋来风景异原文及翻译(宋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