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外滩的灯刷地一下全亮,手机还没掏出来,人已经挤得转不了身——这哪是看灯,分明是抢一张‘我在上海’的打卡门票。
”
挤完外滩,别急着回酒店。
去年全国50+城市把灯光秀卷成日常:广州塔1小时闪掉30万度电,就为了让你拍15秒短视频;成都交子大道连红绿灯都换成星空色,一脚油门像开进特效片。
灯一亮,GDP跟着亮——商务部刚甩数据,夜间经济18.7万亿,比前年多出4万亿,全靠“越夜越嗨”撑场子。
可光有灯不够,得让老骨头也蹦迪。
深圳南头古城给明朝青砖墙装上星巴克落地窗,327家文创店挤在祠堂隔壁,去年1200万人去打卡,人均排队38分钟买一杯“青砖拿铁”。
古城不再卖情怀,卖的是“我在祠堂门口喝美式”的违和爽感。
更卷的是杭州湖滨银泰,直接把5G基站藏进霓虹灯,AR导航带你找厕所,精准到坑位;停车场识别车牌后,电梯口已经弹出你常买的奶茶券,停留时长硬生生拔高40%,销售额飙35%。
技术不冰冷,它比男朋友还懂你下一步想干嘛。
想再上头?
去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下午四点开门,演员立刻变NPC,卖肉夹馍的穿唐装,一口“贵人吉祥”把你喊回天宝三年。
去年500万人沉浸式穿越,周边酒店周末没低过800块一晚,还订不着。
古人要是知道自家街坊成了印钞机,估计连科举都不考了。
当然,拍不出大片别怪手机。
大疆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航拍生意86亿,一条城市宣传片没无人机穿楼都不好意思交片。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99米,上海中心632米,无人机嗖地一下从玻璃幕墙外擦过,抖腿的小红书博主瞬间安静——原来“大城市”三个字真能听见心跳。
最离谱的是北京SKP,商场里办“未来城市”艺术展,把电梯井刷成太空舱,卖包的地方飘起全息飞船,单日销售额干到3.2亿。
艺术老师说这是“商业与灵魂的对话”,导购小姐姐翻个白眼:“灵魂?
先排号,限量款包包只剩最后一个。
”
所以别再说“城市越来越雷同”。
灯在升级,楼在长高,古街在装电梯,算法在猜心思。
每一次“哇靠”背后,都是一条完整产业链在熬夜加班。
下次路过闪到眼疼的霓虹,别只拍照,想一想:那束光里,藏着多少人的KPI。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繁华的意思是什么具体一点(繁华通常指繁荣热闹)》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