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王禹偁《送鞠仲谋序》
读到这句话,一种苍凉与悲悯之感扑面而来。荒野之中,白骨暴露于外,竟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安葬逝者。这里的“厝”字,有着千钧之重。
您或许在闽南的街巷名里见过它,如“陈厝”、“曾厝垵”,意为“陈姓人家的房屋”;也或许在成语“厝火积薪”里见过它,意为“放置火种”,比喻隐藏的巨大危险。
一个“厝”字,为何既能指“安居之所”,又能指“危险之举”,还关乎“亡者之葬”?
本篇笔记,就来学习这个“厝”字。
读音厝的读音为cuò(第四声,去声),与常见字错同音。《唐韵》中对于它的读音记录为:“仓各切”。字源“厝”这个字,最早在金文里是这样写的
:左边是一个“厂”(代表岩崖),右边是一个“昔”。
“昔”这个字,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表示声音(声旁),二是用来表示意思(形旁)。它其实是“错”的省略,就像把金粉或者金线镶嵌到器物的沟槽里一样。
所以,“厝”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东西嵌在岩石里,就像在岩石里凿出一个屋子一样。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厲石也。从厂㫺聲。《詩》曰:“他山之石,可以爲
。”倉各切。又,七互切
“厝”这个字在古代有两种主要含义:
它指的是一种可以用来琢玉的硬石头,就像现在的金刚石一样,这种石头非常坚硬,能够用来磨制玉石。《诗经》中就有“他山之石,可以为错”的句子,这里的“错”就是“厝”的古字,意思是用这种石头来磨玉。
“厝”在一些古文中也用来表示“放置”的意思,比如“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这里的“厝”就是放置的意思。
在字形上,“厝”由“厂”(代表岩崖)和“昔”(表示声音)组成。读音有两个,分别是“苍各切”和“七互切”,都读作“cuò”。
虽然“厝”、“措”和“错”这几个字在古代的意思有所不同,但经常被混用。
含义与用法
①本义:“厝”是形声字,从“厂”(hǎn),象山崖形,昔声。本义是磨刀石,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他山之石,可以为厝”,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刀。
②名词用法:在方言中,“厝”指房屋。福建沿海及台湾地区的人称家或屋子为“厝”。例如:“话未说完,前厝忽然传来怒骂声。”
③动词用法:安置、措置:“厝”还可以表示安置、措置。例如,《考工记·梓人》中的“故书则必如将废厝”,《汉书·贾谊传》中的“抱火厝积薪之下”,以及《列子·汤问》中的“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停放棺材:“厝”也有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的意思。例如,“厝所”指停放灵柩的处所,“厝房”指停放棺柩的小房,“厝兆”指安葬。厝火积薪厝火积薪 的读音:cuò huǒ jī xīn① 字面含义厝: 放置,安放。
火: 火种。
积: 堆积。
薪: 柴草。
字面意思就是:把火种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动作,因为柴草一旦被点燃,必将酿成大火。
② 比喻释义
比喻潜伏着极大的危险,而当事人却自以为安全,毫无察觉。含有“苟且偷安”的强烈贬义。
③ 出处与典故(核心)
“厝火积薪”这个成语出自汉代贾谊的《新书·数宁》: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还在上面睡觉,火还没烧起来,就认为这是安全的,这是一种苟且偷安的行为。
此外,《汉书·贾谊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翻译:这就好比把火种放在柴堆下面,而自己睡在柴堆上,火还没有烧起来,就认为很安全。当今的局势,和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呢!
贾谊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指出,分封诸侯王势力过大,看似天下太平,实则如同睡在火药桶上,中央集权面临巨大威胁。
近义词: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摞起来的蛋,极易倒塌破碎。
盲人瞎马: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燕雀处堂:比喻生活处境极其危险而不自知。
反义词: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这个成语正好是“厝火积薪”的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厝怎么读厝如何读(厝火积薪的厝怎么读厝字又有什么含义)》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