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吹上天的“后劲儿”到底在哪?8月索尼买断《热辣滚烫》全球发行、9月贾玲去多伦多走红毯,热搜刚刷完,评论区一水“中国故事终于出海”,可转头一看,北美排片表连名字都没挂上,预告片底下最高赞是“这真的不是减肥vlog?
”
吹破天的国际A类,说白了只是展映单元,不卖票、不评奖,观众九成是华人留学生。
索尼买片是事实,但买走的是翻拍权,不是“全球热捧”。
人家算盘精得很:低成本捡IP,回去套个英文壳,真上线大概率流媒见。
上一部《李焕英》海外票房折合人命币三千万,连宣发成本都不够,这回再吹“文化输出”就有点尬。
更尴尬的是国内跟风吹。
一部片靠“瘦一百斤”营销霸屏半年,把电影当私教课卖,观众进影院先量体重,出影院发对比图。
故事内核轻得像拳击台上的泡沫板,打下去不见回声。
现在续集、衍生、综艺、代言全安排上,资本吃饱,贾玲封神,只剩观众在问:所以女主到底打赢了谁?
隔壁《封神》第二部特效做完八成,乌尔善说新技术能让雷震子毛孔都会动,可第一部回本无望,第二部钱从哪来?
答案藏在北京文化股票里——公告写着“定增四十亿,先救急”。
说白了,观众不掏钱,股市来凑,特效再精细,也遮不住“神话宇宙”先成“神话韭菜”。
最魔幻的是《消失的她》要拍剧版,陈思诚继续监制,文咏珊回归,故事换一批人失踪。
影院里九十分钟都圆不回来的逻辑,硬要抻成十二集,这是嫌观众智商太高,必须往下调?
倒是《孤注一掷》有点真效果,公安部数据说境外诈骗报案降两成,缅甸园区出现“用工荒”。
可现实里“用工荒”是因为园区转移柬埔寨,不是骗子从良。
电影放完,反诈APP新增一亿下载,可后台举报量纹丝不动,敢情大家看完热闹,转身该接的诈骗电话一个没少。
还有《人生大事》带火殡葬专业,听上去温情,其实报考增加37%里,一大半是调剂。
武汉民政职院老师私下吐槽:第一节课问“谁真心想干这行”,举手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回答统一——“分数低,爸妈让填”。
所以别急着给国产片贴“改变时代”的金箔。
真能推动立法的《少年的你》,校园欺凌事件报告率三年只升了0.8%,心理中心倒先被家长投诉“教孩子早恋”。
电影放完,热搜散了,该疼的依旧疼。
说到底,片方、平台、自媒体合谋造梦,观众负责买单。
下次再看到“××出海”“××改变中国”,先翻一眼财报和官方数据,要是找不到,就当预告片看看得了——毕竟,真正的后劲,是钱包空了才感觉到。
——“看完热辣滚烫,我立马办了健身年卡,现在卡二手群里挂了一个月,出价最高两百,包邮。
电影?
早忘了。
”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十大儿童必看电影(盘点12部必看电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