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碎了怎么修复(砖头砸向手机时)

手机屏幕碎了怎么修复(砖头砸向手机时)

虎梦旋 2025-10-18 理财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砖头砸向手机时,教育的温度碎了一地

10月11日,河南新郑二中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教师手持砖头,让学生当众砸毁自己的手机,还以“家长同意”为这场“砸机大戏”贴上“合理”标签。视频里,碎裂的是手机屏幕,屏幕外,网友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这究竟是震慑违规的教育手段,还是突破底线的暴力行为?很快,当地教育局作出回应,涉事教师被停职并道歉。只是,这场风波里被砸碎的,远不止一部部手机,更有教育本该有的温柔与尊重。

当众砸毁学生手机,表面看是“重拳整治”校园手机问题,实则既踩了法律红线,又伤了学生的心。《民法典》早已明确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即便是学生违规携带手机,教师也无权以“销毁”的方式处理。所谓的“家长同意”,更像是权力不对等下的无奈妥协——面对学校的“强硬要求”,不少家长即便心疼孩子、顾虑隐私,也难有拒绝的底气。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正值自尊敏感的阶段,在众人注视下亲手砸掉自己的物品,这份当众受辱的记忆,很可能成为长久的心理阴影,非但无法让他们认识到“合理用手机”的重要性,反而可能激化师生矛盾,让孩子对教育产生抵触。

这样的“暴力管理”并非孤例。湖南娄底曾有教官一次性砸毁7部学生手机,江西某学校让学生把手机扔进装满水的桶里,这些相似的场景反复上演,暴露的是部分教育者的管理惰性。他们不愿花时间琢磨更科学的引导方式,反而将“简单粗暴”当成高效手段,误以为“砸得越狠,震慑力越强”。可教育从来不是“以暴制错”的对抗,而是“以理服人”的引导。校园手机管理本有更人性化的解法:在教学楼门口设置手机保管柜,让学生到校后主动存放;在每层楼配备公用电话,方便学生联系家长;与家长、学生共同签订《手机使用协议》,明确在校使用规则……这些方法既守住了“禁止违规用手机”的底线,又护住了学生的尊严,远比一块冰冷的砖头更有教育意义。

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自我管理,而不是用暴力摧毁彼此间的信任。砸一部手机只需要几秒钟,可重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教育的认可,却需要漫长的时间。当教育者举起砖头时,或许忘了“育人”的初心——我们要培养的,是懂得规则、学会自律的人,而不是在恐惧中被迫服从的人。

如今,新郑二中的“砸机事件”虽已暂时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停止。面对校园里的各种问题,教育者该如何用智慧代替蛮力?如何用尊重赢得学生的敬畏?毕竟,真正的教育从不是靠“砸碎”来实现的,而是靠耐心、理解与引导,一点点在孩子心中种下规则与责任的种子。这颗种子,需要教育温度的滋养,而不是暴力寒风的摧残。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手机屏幕碎了怎么修复(砖头砸向手机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