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翻译(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81120)

祭妹文翻译(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81120)

百里才良 2025-09-22 硬件 1 次浏览 0个评论

81.素,sù

(1)名词

①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十三岁就能织白绸子,十四岁就学习裁衣服。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流血到五步之远,使天下人都穿白色的丧服。

③平常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交好。

(2)形容词

①白色的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却单单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③没有文采的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殽之战》)

——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驻扎,面对着被放回来的将士痛哭。

(3)副词

①表情态,空,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那些正人君子啊,可不是白白吃饭的啊。

②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地位低下的人。

82.汤,读音一:tāng

名词

①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仆人用热水浇洗。

②汤药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我侍候她服用汤药,不曾停止、离开。

③同“烫”,热敷

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病在皮下,用热敷的方法就能治好。

④殷商的建立者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近古的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汤王、武王起兵征伐他们。

读音二:shāng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洞庭湖)含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势浩大,宽广得没有边际。

83.涕,tì

(1)名词,眼泪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姓蒋的人非常悲痛,眼泪汪汪地说。

(2)动词,流眼泪,哭泣

儿涕而去。(《促织》)

——儿子哭着走开了。

84.徒,tú

(1)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陈胜)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陈胜)是农村的种田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役夫。

②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郯子之类的人,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

③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孔子的学生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

(2)形容词,空,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百姓发怒,也不过是脱去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

(3)副词

①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要给秦国(和氏璧),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十五座城,白白地被欺骗。

②表范围,只是,仅仅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大的秦国不敢派兵来攻打赵国,仅仅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

85.亡,读音一:wáng

(1)动词

①逃亡,逃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失去,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③灭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

读音二:wú

动词,通“无”,没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有时间的限制,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

86.王,读音一:wáng

名词

①天子,帝王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

——现在想用以前帝王的政策法令治理当代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

②一国的君主,皇帝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条。

③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④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系好音乐的事情告诉我。

读音二:wàng

动词,称王。指统治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87.望,wàng

(1)动词

①向远处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下去看看那些车辙,又登上车,扶着扶手远远地瞭望齐军。

②盼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日夜盼望着您的到来,怎敢反叛呢?

③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采草药》)

——并州汾州一带的乔木,临近秋天就先落叶了。

(2)名词

①希望,打算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天(您)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

②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老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多得挤满了他的书房。

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蓼洲先生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的十五日那天。

88.恶,读音一:è

(1)名词

①坏事,罪恶

不幸吕帅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不幸先有吕师孟和元军暗中勾结做坏事,后来又有贾余庆向元军讨好。

②坏人,恶人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害怕谗佞邪就要考虑使自身端正来斥退恶人。

(2)形容词

①丑陋,样子难看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开过花后再采,根的颜色就暗淡难看了。

②坏,不好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被子用了这么多年,像铁一样又冷又硬,我的爱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③险恶.凶狠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但是危险凶恶的境况层出不穷,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读音二:wù

(1)动词

①憎恨,厌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憎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些灾祸就不去躲避了。

②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赤壁之战》)

——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能任用他。

读音三:wū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用小的牲畜换掉大的,他们怎么懂得您的心意呢?

89.微,wēi

(1)形容词

①隐蔽,不清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上来客谈论瀛洲,(大海)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

②微小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药》)

——两广五岭一带的小草,严冬时节也不枯萎。

③轻微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庖丁解牛》)

——动刀很轻,哗啦一下子就把整个牛分解开了,像土一样散落到地上。

④地位卑微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我凭着卑贱的地位,却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⑤不显露的,隐藏其高贵身份的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带领数名骑兵出来,改换身份出行,进入一座古寺。

⑥精妙,深奥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他的文章简练,用词精妙。

(2)动词

①没有,一说“除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在一起呢?

②不是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不只是赵国,诸侯中还有子孙继续当权的吗?

③衰败,衰弱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教战守策》)

——天下分裂,唐王朝当然因此就衰败了。

(3)副词

①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看他放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的,只是略微点一点头。

②表情态,暗暗地,隐约地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暗暗的观察信陵君,信陵君的神情更加温和。

90.悉,xī

(1)动词

①尽其所有,总计

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

——总共我们村里精通武术的也不超过一百人。

②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这封)书信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只是大略陈述一下我短浅的见识。

(2)形容词,详尽,全面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积贮疏》)

——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是最精细最全面的。

(3)副词,表范围,却、全部、完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

——怀王就全部调发国内的军队。

91.相,读音一:xiàng

(1)名词

①相貌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能得到这样的媳妇。

②扶助盲人的人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护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么为什么要用扶助他的人呢?

③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④官名,指宰相、丞相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

(2)动词

①观察,审察

胜不敢复相士。(《毛遂自荐》)

——我不敢再审查鉴别人才了。

②辅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如果没有外物来帮助,也还是不能到达。

读音二:xiāng

副词

①表彼此,互相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以为,老百姓之间交往尚且不会互相欺骗,何况大国呢?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根据情况分别译为“你”“我”“他”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现在)就可以去告诉婆婆,趁早把我打发回家吧。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我已经和她恩断义绝,绝对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希望你细心的奉养老母,好好地服侍她老人家。

92.谢,xiè

动词

①道歉,请罪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②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母亲婉言谢绝了媒人。

③辞去,辞别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终没有改变,就和朋友告别上了车。

④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樊哙下拜道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

⑤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多多劝告后代人啊,应该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⑥请问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

——太守接着问罗敷:“愿意和我同坐一个车子吗?”

⑦凋谢,衰亡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可以算是对得住主人了。

93.信,读音一:xìn

(1)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绸,不敢向神虚报,一定要诚实。

③可靠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来往的行人。

(2)名词

①信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②信物,凭据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如果前往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你马上去回绝那位信使(这里指媒人),我们慢慢地再说这件事吧。

④音讯,消息

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祭妹文》)

——大概是说我在京城考中进士,信使来报信早晚之类的事情。

(3)动词

①相信

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的话,就和齐国绝交了。

②信任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

——疏远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③守信用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就径直上前怒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4)副词

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上来客谈论瀛洲,(大海)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低头随手连续的弹奏着,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诉说出来。

读音二:shēn,通“伸”。

动词

①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伸出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中山狼传》)

——狼高兴的听从了他的话,把脚伸给了东郭先生。

94.兴,读音一:xīng

动词

①起,起床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②起,掀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清风轻轻吹来,江面上静静的,连波纹也不起。

③发生,产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产生。

④兴起,兴盛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大楚兴盛,陈胜称王。

⑤使……兴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⑥复兴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指南录后序》)

——复兴国家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⑦兴办,举办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过了第二年,政事通畅,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情都重新行办起来了。

⑧发动,调动

遂发命,遽兴姜戎。(《殽之战》)

——于是发布命令,立刻调动姜戎的军队。

读音二:xìng

名词,兴趣,兴致

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徐宏祖《游黄山记》)

——赶上云游和尚澄源到来,(游玩的)兴致很浓。

95.行,读音一:xíng

(1)动词

①行走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②运行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阳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阴阳的变化。

③经,历

行年四岁,而舅夺母志。(《陈情表》)

——又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我母亲守节的志向,(使她被迫改嫁。)

④离去,前往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害怕秦王,想不去。

⑤实行,施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我赞许他能够实行古人从师的风气,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⑥行酒,给客人斟酒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客人来了,没有不备酒招待的,有时给斟三次、五次酒,最多不超过七次。

(2)名词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兵车行》

②行为,品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动作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眼神因此而专注,动作因此而迟缓。

(3)副词,将要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吴巨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又在边远偏僻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

读音二:háng

(1)名词

①道路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经》)

——沿着那条小道,去寻找那柔嫩的桑叶。

②古代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军队里。

③行列,队伍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

——全都和他商量,一定能使队伍和睦融洽,好坏各得其所。

④辈份

汉天子,吾丈人行也。(《汉书·苏武传》)

——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

(2)量词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

——出门登车离去,痛苦的眼泪流个不停。

96.幸,xìng

(1)动词

①宠幸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现在进关了,不贪取财物,不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

②皇帝到某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宫女们)长久的站立着,远远地凝望着,盼望着皇帝的驾临。

③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们不好就答应你。

(2)形容词,幸运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严重。

(3)副词,侥幸、幸亏、幸而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现在情况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97.修,xiū

(1)动词

①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②修理,建造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在国内制定法律制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建造攻守的武器。

③整治,治理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对外结交孙权,对内整治政务。

④修养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修养身心,使品行高洁已经有几十年了。

⑤修订,修改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议定的法律制度都要在朝廷上进行修订。

⑥编纂,编写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孙子受了膑刑,就编写了兵法书。

⑦学习,研究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所以圣人不求学习古人,不效法旧有的制度。

⑧整饬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您这大国的威严,整饬礼仪表示敬意啊。

(2)形容词

①善,美好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的言词就出现了,品德高尚了,谗毁的事情也就来到了。

②长,高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原来是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98.徐,xú

(1)形容词,迟缓

不徐不疾。(《庄子·天道》)

——不快不慢。

(2)副词,慢慢地,缓缓地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促织》)

——于是在乱草中侧耳细听,慢慢行走,好像在寻找细针或小草一样。

99.许,xǔ

(1)动词

①答应,听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肯答应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②赞同,赞成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③相信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没有人相信他。

④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要做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双鬓已先斑白。

(2)名词,地方,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数词,表示不定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二分左右。

(4)代词,这,这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地流来。

读音二:hǔ,象声词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子时喊口号的声音,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有的。

100.阳,yáng

(1)名词

①太阳,阳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夕阳照着绿树青草,那普通的街巷,人们传说就是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②山的南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

③古代哲学概念,阴的对立面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阳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阴阳的变化。

(2)形容词

①凸起的,刻印时,线条凸起为阳文

②通“佯”,假装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皆阳应曰……(《记王忠肃公翱事》)

——(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就假装答应说……

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81—120)

101.要,读音一: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102.宜,yí

(1)动词,应该,应当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您捉拿曹操(的时机),应该就在今天。

(2)形容词,适宜,合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

——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适合的了。

103.遗,读音一:yí

(1)名词,遗失的东西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晚上不用关门睡觉,路上掉了东西也不会有人捡走据为己有。

(2)动词

①遗失,丢失。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乐羊子妻》)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捡到了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

②遗留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这三件事,是我至死留下来的恨事。

③舍弃,放弃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的方面从事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看不出他的聪明在什么地方。

读音二:wèi

动词,送给,给与

是时曹操遗权书。(《赤壁之战》)

——这时曹操给孙权送来书信。

104.贻,yí

动词

①赠送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我写了《师说》一文送给他。

②遗留

贻笑大方

105.易,yì

(1)名词,《周易》简称

(2)动词

①换,交换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否?(《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宝玉,可以给他吗?

②改变,更换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

——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改变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适合的了。

③轻视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五蠹》)

——因此古时候轻视财物,不是(因为)仁爱,而是(因为)财物众多。

④代替,替换

是以某某易其首者。(《狱中杂记》)

——这就是用某某人替换了他的脑袋的人。

(3)形容词,容易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

——只不过二月草已经发芽,八月苗还没有枯萎,采摘的人容易辨别罢了。

(4)副词,很,非常

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谭嗣同》)

——荣禄本是曹操、王莽一样的人物,世上少有的雄,对付他恐怕不太容易。

106.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一直通往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可以吗?

②阴影,树明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察今》)

——所以察看厅堂下面日月的影子,就能知道日月的运行。

③光阴,时光

④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衡善机巧,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专注于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

(2)形容词

①昏暗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早晨明朗,傍晚昏暗,景象千变万化。

②阴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冷风怒吼,浊浪冲天。

③属于死人的,如“阴宅”“阴火”

④凹入的

惟汉印多用阴文。(朱剑心《说金》)

⑤阴险

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苏洵《辨论》)

——然而他内心阴险狠毒,志向意趣和别人不一样。

(3)副词,暗中,暗地里

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张衡传》)

——暗中查知党名姓,一下子把他们都擒拿归案。

107.右,yòu

(1)名词

①右边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可是看它的左右,到这里来并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少了。

②地理上以西为右

姜伯约屡出陇右。(钟会《檄蜀文》)

——姜维多次从陇西出兵。

③古代官职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④引申为上

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促织》)

——用所有奇特的蟋蟀一只只的试着和它斗,没有在它以上的。

⑤世族大家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张衡传》)

——豪门大户又多,勾结起来,一同做违法的事。

⑥车右,古时在战车上负责主帅的安全

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殽之战》)

——梁弘驾着战车,莱驹作车右。

108.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9.造,zào

(l)动词

①往,到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

——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

——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10.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

——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

——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从那里了解燕王?

④识别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

⑤交游

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

——所以断绝了和宾客的来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读音二:zhì

通“智”,名词,智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只会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11.致,zhì

(1)名词,意态,情趣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蕖》)

——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2)动词

①送达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

(4)形容词,精细

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112.质,zhì

(l)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国去做人质。

②询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的跟前,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质,资质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

③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纹。

④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就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把丰厚的礼物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国。

⑤通“鑕”,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请罪,那还许侥幸能够免罪。

(3)形容词,质朴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根据《尚书》来寻求文章的朴实。

(4)副词,正,刚刚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天刚亮的时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

113.治,zhì

(1)动词

①治理,管理

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

②整治,训练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和您在东吴会战。

③整理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准备车辆,整理行装,装好债券契约就出发了。

④医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您有病,在皮肤的纹理里,如果不一致,恐怕会更厉害。

⑤对付,抵御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

——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

⑥惩处,处置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不能完成任务,就请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2)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文臣武将都能得到任用,君王垂衣拱手就可以达到天下太平了。

114.诸,zhū

(1)形容词,众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冯婉贞于是带领众少年整理好行装出发了。

(2)兼词

①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

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

——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

②代词兼语气助词,相当于“之乎”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您曾经把您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了庄暴,有这件事吗?

115.贼,zéi

(1)名词

①祸患,祸害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敌人。

③强盗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

——两个强盗抓住了我,我侥幸把他们都杀掉了。

(2)动词

①害

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

——这是害天下人的做法。

②杀害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两个人互相仇恨,想要互相杀害。

116.族,zú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那首诗用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立意。

②种族,民族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计数千年。(《少年中国说》)

——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这一种族聚集居住在这个地球之上已有数千年。

③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士大夫之类一听到谁称谁是老师,谁称谁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讥笑他。

④(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

——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觉起来。

(2)动词,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使秦王室灭族的人,其实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

(3)形容词,众,一般

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

117.卒,zú

(1)名词

①步兵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明天早上犒劳士兵,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使整卒的士兵降服为上策,攻破这一卒的策略是差一些的。

③差役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狱中杂记》)

窗户来透光。

(2)动词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

②完毕,结束,到……止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磐石又方又厚,能够坚持千年才完结。

(3)副词,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最终在正殿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礼仪之后送他回赵国。

读音二:cù

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之战》)

——五万士兵难以在仓促之间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了三万人。

118.走,zǒu

(1)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两只兔子并排地跑,怎么能辨别哪是雄哪是雌呢?

②逃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老翁跳墙跑了,老妇人出门来看。

③使之逃跑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曹操的军队刚好把船舰用铁链串连起来,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使他们溃逃。

④奔向,趋向

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私下打算从赵国逃跑奔向燕国。

(2)名词,仆人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愿意像牛马一样为您奔走的仆人司马迁再次拜言。

(3)形容词,快,赶快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抄录完了之后,赶快就送还给人家。

119.左,zuǒ

(1)名词

①左边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可是看洞的左右两边,到这里来并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很少。

②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于中计》)

——我到了江东,一定要成功。

③较低的地位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我被贬官为九江郡司马。

④车上的尊位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候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面的座位,亲自去迎接东门的侯生。

120.坐,zuò

(l)名词,座位,通“座”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项王就接过宝玉,放在座位上。

(2)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项王项伯面朝东坐着。

②坐守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与其坐守等死,哪如奋起拯救我们的村子。

③犯法,犯罪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您就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犯了盗窃罪。

(3)介词,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祭妹文翻译(高考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81120)》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