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瑞当兵哪个电影(岁月如歌二)

王尚瑞当兵哪个电影(岁月如歌二)

始诗兰 2025-10-13 教程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者:马学雷

第二章 青少年时期(1950—1964年)

第一节 上学的时光

1950年,我8岁了,父亲把我送到本村开办的一所小学。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借用的一个3间民房的小院,总共一位老师和20多个学生。老师吴永林,家是后吴庙村的,按老亲我称呼他表老爷,吴老师按照我们马家的辈分(堂号扶凤堂,20世)给我起了一个上学的名字叫马丕爱。

从一年级学起,课目主要有语文、算术、书法。1954年该校并入孙井小学,1958年我小学毕业,当年考上了安国农业中学。

学习的课程与其他中学相同,语文、数学、代数、几何等,不同之处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农业生产劳动,如到生产队收割庄稼,到果园学嫁接果树等。在口粮标准上属国家供给,一月定量28斤,个人不交伙食费,在校食宿。由于年轻吃的多,实在吃不饱。

岁月如歌(二)

一到春天,学校便组织学生拉着双轮大马车到微山湖里采野菜补贴伙食,湖里面最多的是苲草,又细又长,没多少营养,但还是从水里打捞到不少。先从水里打捞上来,然后在湖边晾晒半干,再装上马车拉回学校。

食堂里用面粉掺和碎苲草做窝头,一餐一人两个窝头,再喝些经济汤(经济汤是放点盐和少许青菜的大锅汤)。就这样,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劳动,不少同学辍学外流,多数到河南洛阳等生活好些的地方讨饭,讨要的地瓜干积攒多了就爬火车送回家,给没有吃的挨饿的家里人充饥。

1958年该校办甲乙两个班,有学生100名左右。到1960年春天,只有20多个学生了。我虽然任班长,也实在坚持不下去,还是辍学了。刘照芳校长多次做工作让我返校,终因生活困难没能回校。

上学期间,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成绩较好,得到老师的信任和认可,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吧。

在前吴庙小学上二年级时,夏季的一天午饭后,我走进学校看见吴老师在院子里正用一盆水在擦背,到了教室已有几名同学了,我坐下就看书。

没几分钟就听吴老师喊我的名字,我快步走到他跟前,他说“帮我擦一下后背吧”,我接过毛巾,用力给他擦背,看他的表情好像是很满意。为什么先到教室的同学他不叫,而我刚到就叫我呢?可能是信任加喜欢吧。

1958年我在孙井小学上六年级时,班主任郝心界让我给他办了两件事,一是送药,二是送馒头。郝老师家住鸳楼公社杂八地村,离校近20里,这年春天他家属生病,而他却因事不能回去,交待我和孙庆法同学利用星期天去他家送药,我俩二话没说上午就把药送到他家了。

岁月如歌(二)

送馒头的事是这样的,郝老师的女儿在安国公社刘码头上小学,平时在该校附近一亲戚家吃住。郝老师疼爱女儿,让我顺路在回家吃午饭的时候给他女儿捎带用手帕包着的6个馒头,我接过馒头没等放学,提前去送给了郝素侠。

我当时就是十四五岁的孩子,看到这么白的馒头,心里真想吃一个,但马上又打消了念头,认为吃是不合适的,老师信任我,不能让老师失望。

1959年我上农中的时候,班主任苗玉平因事急用钱,他给在五段公社农业中学任教的黄宏谋老师写信借钱,让我去取。黄老师是他的老乡,他们都是南方人。我拿着信从安国到五段步行100多里,当天就把取回的钱如数交给了苗老师。

第二节 扎根农村基层

1960年5月,我从安国农业中学辍学在家没几天,父亲便给我说:“你不上学了,总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我给大队的吴允星说好了(吴允星是大队文书),让你去大队帮忙干点事。”。

我听后说:“行,我愿意去。”。第二天,我就到后吴庙村大队部找到了吴允星(按亲戚我称呼他表叔),他告诉我说:“已经给张支书说好了,你来在大队部接听电话,吃饭在大队副业场食堂,晚上在大队部休息,公社来电话你记录下来。”。

我答应:“行,以后叔多给我说说工作上要注意的事。”。说白了,其实就是让我守着大队部办公室接电话看家。

岁月如歌(二)

大队部当时是安国人民公社(后改乡,相当现在的镇)下属的快乐社(相当现在的几个行政村),快乐社的全名是沛县安国人民公社快乐社管理委员会。快乐社管理委员会领导班子人员主要有支部书记、主任、会计、民兵营长、文书兼团支部书记。

快乐社下辖13个自然村,23个生产队,并有副业场。副业场有各行业几十人组成,主要有马车队、木业组、铁业组、缝纫组、医生、接生员、理发员等。

我在大队部工作3个多月后,吴允星升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文书及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让我接替,文书工作主要是保管大队公章、统计农业生产进度、文字上报等。由于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平时努力工作,几乎没出现过差错,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960年至1961年春,快乐社经县委派工作组整顿落后队后又分3个大队(吴庙、孙井、张庄),我被组织上分到孙井大队,仍任文书兼团支部书记。在孙井大队工作的3年间,1961年因文书统计工作成绩突出,年终荣获安国公社管理委员会先进工作者。

1962年孙井团支部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团支部,并在《江苏青年报》刊登。同年5月,作为安国公社共青团团委委员、孙井大队团支部书记,我出席了共青团沛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岁月如歌(二)

1963年底,孙井大队根据上级规定精简人员,大队部只保留支部书记、主任、会计3人,我回到所在生产队任副队长。

1964年8月11日,我出席了中共沛县委员会召开的农村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到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从下学校在农村基层工作了5年,好比知识青年下乡,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到部队当一个好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幸福的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必须慎重选择,我同老伴苗桂荣是1962年农历10月初二结婚的.说起我俩的婚事,还有点小插曲。

我13岁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和一个亲友为我定下了一门亲事(娃娃亲)。当时我不懂事,只知道有这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哪个村的姓什么,但同女方从来没见过面。当我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了解了《婚姻法》,懂得了婚姻大事不能由父母包办,婚姻应该是自主、自由的。

由于我在大队任团支部书记,老伴苗桂荣是团员,在大队副业场食堂当炊事员。团支部经常活动开会,加之我每天在食堂吃饭,时间长了,双方都有意,但都不明说,彼此心照不宣,那个时候思想还是有些封建吧。

岁月如歌(二)

我经过反复考虑,感觉应该先把“娃娃亲”的事处理好再说。于是鼓起勇气给父母说了我的真实想法,想先通过原来的媒人解除这桩“娃娃亲”。一开始父母坚决不同意,想先让我见见女方再商量。

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便与女方见面并说了话,女方表示没意见,我表示考虑考虑。后来做通了父母的工作,通过媒人反复说和,妥善解除了那门“娃娃亲”。

不久,我托李秉传、刘继典两位老人做媒,到老伴家提亲,时间不长就说妥并定下来了。经两位媒人过了“通书”,互赠了“银镯”和“钢笔”,定下了结婚的日子。

多年后,听老伴说先后给她介绍过得有20多家都没同意,当介绍到我时,她父亲还嫌我长的不够壮实,不能出力,说“以后是他养着你还是你养着他?”,担心女儿婚后受苦。老伴讲“这个不愿意,以后介绍再好的我也不愿意。”,最后又通过别人劝说,总算答应了这桩婚事。

1962年9月,在安国公社民政助理那儿领取了结婚证,农历十月初二举行了结婚仪式,老伴是坐大花轿娶进家门的,拜天地时是叩的头。

当天在老家院子里办了10多桌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酒是沛公酒厂生产的酒,馍是麦子面、地瓜干面合成的花老虎卷子,菜有荤有素,这在当时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算是高标准了。

我是家里的长子,我和老伴的婚事是家里的头桩喜事,父母也是尽了最大努力才办成这样。老伴在姐妹四人中最小,打小最受岳父苗本厚和岳母苗吴氏疼爱,陪的嫁妆有一个橱子和一个柜子,在当时也是高标准的。我和老伴的结婚,了却了双方父母的心事,从此开始了我们夫妻新的生活。

岁月如歌(二)

马学雷夫妇近照

第四节 参军入伍

1964年12月,在沛县人民武装部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既圆了我多年的当兵梦,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岁月如歌(二)

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军人是我儿时的梦想,从小学到中学先后诵读过解放军战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等的英雄事迹,同时在影片中也了解不少革命军人的伟大壮举,尤其是1963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向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学习。

并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内心受到很大触动,更加渴望早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而且这种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18岁以后越来越迫切。

1962年夏季征兵,我报名参加了体检,结果体检不合格,一是左腿静脉曲张(有3厘米长),二是左侧睾丸静脉曲张。经咨询医生,要做个小手术就能治愈并通过体检。

1963年秋,母亲陪我在龙固医院经胡医生做了以上两部位的手术,手术顺利,一周后出院。从此,自认为参军就不必担心体检了,当兵有希望了。

1964年12月上旬,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做通父母及老伴的工作后报了名。为表示参军的决心,我用新毛笔蘸划破自己左手中指的血写了一份血书:“公社武装部王部长:我决心参军,保卫祖国。”,并在落款处写上我的名字“马丕爱”。

血书交给了负责征兵的大队民兵营长吴永席,他表示只要体检合格就优先考虑,并说把我的血书上交给公社武装部长王尚瑞。后来我参加了政审填表,到体检站体检。

接兵的李排长到家里进行了家访,并在生产队召开了群众座谈会,李排长还让我领着他到其它4个征兵对象家里进行了家访。通过接触,感到李排长对我印象不错,觉得今年当兵问题不大。

12月20日前后,又到安国公社医院体检站复查一次,说是城南、城北两个体检站互查,并听说25日入伍通知书发到大队。25日一大早,我到后吴庙村李支书家,他还没起床,我在窗前问:“三叔,入伍通知书发了没有?”。

李支书说:“发了4个人的通知书,没有你的,可能体检复查又有啥毛病,你去公社王部长那里再问问。”。我一听大失所望,但又不甘心,回去给父亲说了声就急忙到公社找王部长,结果没找到,听说王部长到县武装部开会去了。

我回家找了辆别人的自行车,直奔县武装部并见到了王部长。据他说,第一次体检合格,第二次体检复查不合格,主要是左腿静脉曲张虽然做了手术,但质量不高,没批准。

我非常着急的反复给王部长解释,为了当兵专门在龙固医院做的手术,手术后什么重活都能干,况且术前也没啥问题,静脉曲张约3公分长,稍微鼓起一点,手术后就基本上看不到了,并扒开左腿让王部长看,他说是不明显了。

我后来又说:“王部长,我的情况你都了解,如果政审不合格我没话说,身体不合格我不服气,第一次体检合格了,复查怎么能不合格?请部长费心给领导反映反映。”,王部长表示同意。

接着我又找到李排长讲了专为当兵做的手术,左腿手术后什么重活都能干,从来没有疼过。李排长很热情,表示给领导汇报,让我耐心等着。

26日我又找到县武装部姜政委,讲了我要参军的前后情况,姜政委面带微笑耐心的听我讲完说:“你表现不错,是个好青年,我了解一下情况。”。就这样我白天找他们,晚上住在吴允梯表叔家,吃饭在街上小摊,带的钱不多还不敢吃饱,心里是忐忑不安。

到了27日下午,我见到王尚瑞部长,他高兴的对我说:“丕爱,有点希望,我带你去验血,查查有没有血丝虫病。”。我说:“估计没有”。顿时心中感到又有了希望,跟王部长到县医院抽了血。28日上午王部长见到我高兴的说:“丕爱,你当兵的事定下来了,批准了,我带你去见李排长。”。

当时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问:“部长,是真的?可别开玩笑?”。王部长讲:“是真的,放心吧。”。我连忙表示了感谢,随后见到了李排长。

王部长说:“老李,马丕爱来了,交给你了。”。李排长高兴的握着王部长的手说:“交给我吧。”,接着李排长又把我介绍给孙排长,我被分到孙排长的排里。我紧握着李排长的手说:“谢谢排长,让你费心了。”。

后来知道李排长名叫李广友,部队后勤处车管助理员,四川人。孙排长名叫孙福,部队政治处的电影组长,黑龙江人。

28日下午,入伍新兵排队点名并发了军装,一人领一大包,有棉被、背包带、水壶、挎包、毛巾、棉绒帽、棉袄、棉裤、棉鞋、袜子、绒褂、绒裤、衬裤等20多件,穿在身上都比较合身。换上新军装,都显得格外精神,人人兴高采烈,个个喜笑颜开。

穿上军装后我给孙排长请假,来到邮电局要通了吴庙大队部的电话,正好是李支书接的电话,我给他说了我被批准当兵刚换上了新军装,明天就要离开沛县,来不及回家给父母说了,请他代为转告并多关照家里。

李支书听后高兴的说:“丕爱,你这个兵当的真不容易,到部队好好干,家庭我们尽力照顾,你放心吧!”。我当时十分激动,眼含热泪断断续续的说:“三叔,拜托了,我听您的,一定好好干,当个好兵,多为家乡增光。”

28日晚,全体新兵在沛中院内看欢送新兵的电影。刚看了不一会,孙排长让我背着背包出来,他说:“马丕爱,你母亲和爱人从家里来了,现在武装部院里,你去见见吧。”我见到母亲和老伴非常奇怪问:“娘,这么远的路,你们娘 俩是怎么来的?”。

母亲说:“李支书到咱家里给说了后,我们就来了,走到位小楼碰巧遇到往安国送货回沛县的汽车,给人家开车师傅说明情况跟车来的,一直跟到这个院门口,如果遇不上这辆汽车,不知啥时候能来到。”。武装部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专门接待家属的屋里,用餐后继续说话。

我心想她娘俩运气真好,如果遇不到那辆汽车,三十多里路步行半夜也来不到。母亲是小脚,老伴当时怀着身孕,娘俩还背着一床棉被,多亏人家开车师傅心眼好,真是太幸运了。

我把来沛县这几天的情况和家庭有关的事情说了说,母亲反复叮嘱我到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表现,注意身体等。她娘俩都很高兴,没有表现出难过,都没掉眼泪。

后来又单独给老伴苗桂荣说,到部队至少要3年才能回来,在部队当兵给点钱但不多,中间会经常给家里写信并把平时节省的钱寄给家里,并说要照顾好双方的老人和兄弟姊妹,生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好好养大等等。老伴苗桂荣答应说,“你放心去部队吧,我会尽力做好”。

29日上午,在县人民会堂召开欢送新兵大会,会堂坐满了新兵和部分新兵家属。过后才知道一同欢送的有到独立舟桥团和铁道兵九师的各300余人。

副县长洪睦显代表县委、县政府讲了话,舟桥团新兵商来修代表新兵发了言。会后,母亲和老伴坐沛县到杨屯的公共汽车回的家,新兵分乘10多辆大客车浩浩荡荡赴徐州火车站。

在站台,兵站提供的晚餐,一班10人,一瓷盆猪肉白菜,一人两个大馒头,蹲在站台就餐。

乘坐的客车专列第二天(12月30日)早晨在济南市北晏城车站下车(就是现在的齐河县城,老县城在黄河北岸距晏城10公里,当时晏城是一个车站),在晏城中学院内用早餐,餐后背着背包步行到齐河县城。

因被分配到汽车连,中途汽车连来车迎接,就这样我们25名新兵来到连队开始了新的火热的军营生活。部队是铁道兵独立舟桥团汽车连,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722部队45分队,没想到我在舟桥团一干就是21个春秋。

岁月如歌(二)

关于参军定兵的事还有一个插曲,2013年夏天战友在沛县聚会,济宁来了近10个战友,我又一次见到了64年12月接我入伍的新兵连副连长周方才老领导。

在聊部队友情时,他首次给我说起我入伍定兵的细节:由于我迫切要求当兵,对我政审、体检情况新兵连的几位领导都很了解,左腿静脉曲张手术虽然质量不高但基本合格,正好有一个新兵突发眼疾,商量就想调换我。

他和连长刘东来、指导员刘川三人商量,指导员和他同意调换,连长却有不同意见,后经请示新兵团政委郑清仕同意后,给县武装部提出调换。

最后为这事又专门开会,由新兵团、武装部双方的领导、军医、地方医生参加研究,新兵团领导提出调换,武装部领导讲调换可以,马丕爱到部队不能退回,新兵团领导说不退,就这样定下来的。听完后我对周方才老领导再次表示感谢,但是他坚持说当时主要是从工作角度考虑调换的。

岁月如歌(二)

(未完待续)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王尚瑞当兵哪个电影(岁月如歌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