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民膏民脂是何意思(民脂民膏)

成语民膏民脂是何意思(民脂民膏)

覃琨瑜 2025-09-25 教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民脂民膏”意思是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这个成语与邢台有关是因为唐代诗人皮日休评价盛唐名相宋璟(邢州南和人)时提及。宋璟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皮日休用这个词从侧面体现官员不应搜刮百姓的财富,要为民着想,该词也由此流传下来,用来指称人民的劳动成果。

民脂民膏

“民脂民膏”在艺术上的体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绘画

• 《二马图卷》: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卷》以肥、瘦二马为喻,肥马昂首扬蹄,象征着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而瘦马垂头缓行,代表着“能瘠一身而肥一国”的清官。这种通过动物形象的对比,生动地揭示了官员对民脂民膏的掠夺与清廉为政的对比,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警示作用。

• 《卖盐》:1933年郑野夫创作的木刻连环画《卖盐》表现了盐民进城正常买卖却被国民党当局敲诈勒索的事件。作品将捆绑盐民的场所安排在标有“清风”文字的建筑物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虚伪标榜下搜刮民脂民膏的行径,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文学

• 《戒石铭》:五代后蜀孟昶的《戒石文》中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之句,这句话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警示官员廉洁奉公的重要箴言。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告诫官员俸禄皆来自百姓的辛勤劳动,不可滥用职权,搜刮民财。

• 《水浒传》:明代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九四回中提到:“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了国家许多大事。” 这里通过描写官员对民脂民膏的侵吞,揭示了腐败对国家和百姓的巨大危害。

• 《封神演义》: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写道:“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 这句话表达了对民脂民膏被浪费和滥用的惋惜与愤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雕塑与建筑

• 戒石碑:宋代将“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刻于石碑之上,立于衙署大堂前,称为“戒石碑”,后来又改为牌坊形式。这种形式的建筑艺术,不仅是对官员的警示,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民脂民膏”的警示意义深入人心。

这些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民脂民膏”的内涵,反映了社会现实,批判了腐败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清廉政治的向往。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成语民膏民脂是何意思(民脂民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