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一句话,谁家老人不挂在嘴边?小时候听大人碎碎念,觉得无聊;长大了,才体会出那种“鸡毛蒜皮偏偏最扎心”的现实。左手婚事,右手事业,这两样一碰上了,日子就悬着点。
所谓“女怕嫁错郎”,其实没谁能不怕,别管是邻居家常说的“小丽和她老公动不动就吵架”,还是电视剧里女主的眼泪,其实都差不多——选错了人,好几年都回不过神来。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那么个表姐、闺蜜、同事,嫁过去没几年,脸上的笑就淡了,朋友圈的自拍也少了,偶尔碰到,整个人跟蒙着灰似的。
说实话,门当户对那些讲究,我小时候也以为是大人专门用来吓唬小孩的。可等你真到了要扛着嫁妆进人家门、要学着跟另一个家庭磨合的时候,才发现啥叫“情感托付”——不是甜言蜜语能撑一辈子。想想刘兰芝那一段故事?我们都觉得古人可怜,做不了主,婆婆说一句顶一万句。其实今天也一样,不过“婆婆难”为换成了“鸡毛蒜皮”,或者是“做不到百分百理解”。
有个大学同学,结婚时家里觉得那个男生本分又勤快。可婚后两年,发现他钱都拿去炒股,家里的水电费和孩子的奶粉钱都不爱管。她自己工作,家里大小事操碎心,心里那个失望也慢慢地积攒起来,没人能劝得好。你说,这婚姻里到底藏着多少不为外人道的麻烦事?有人说要找个知冷知热、能撑家的,可哪有那么容易。不是喝了几杯酒能问出来,也不是看几个月能看准。有时候,能不能一起扛事儿,能不能在对方最狼狈的时候伸把手,这才是过日子的关键。嫁错了,对女人可不只是情感失落那么简单,还得熬社会的冷脸、扛人情的风雨。
说白了,女人嫁对人,家里有后盾,有人疼有人商量,说话底气都不一样。那个连饭桌都不爱坐的丈夫,一个“你看着办吧”说到底,女人的日子也就变得不知该往哪里使劲。哪怕是小事,比如下班晚了,家里谁做饭,孩子谁接?这些琐碎算起来,人生的滋味全写在里面。
你还别以为现在就都西式开放了,女人的新自由多了不少,但一个家还是得两个人搭伙。你瞧瞧那些“无业游民丈夫”,结婚几年了,媳妇成了“全职妈妈+打工女王”,累得跟陀螺似的。邻居有人背后说风凉话,说“这家男的真厉害,啥事都不管”,话里话外全都扎心。其实,社会的“帽子”一顶下来,再自信的姑娘也难熬。
而有的女人,偏偏跟错了人,梦想都只好藏起来。有个做美术的姐姐,很有脑子,婚前画画能拿奖。嫁了个怕她管孩子、怕她在外边混的丈夫,几年下来,画笔都搁得有点生了。后来遇见旧同学,聊两句,眼圈忽然就红了。你说女人嫁错郎,是不是就等于自个儿人生的天花板给定死了?
说完女人,咱们聊聊男人吧,“男怕入错行”,听着像是职业规划看的事,其实也挺生活化。小时候爸妈总爱比谁家孩子考上了编制,谁家儿子“干了大厂”——其实男人背后藏着的压力,你不亲历都不能懂。
我有个表哥,小时候家里条件还行,因为跟着师父学机修,进了个国营厂。刚开始工资年年涨,前途看着挺稳。可后来厂子被合并,说散就散,下岗通知给的一点也不拖泥带水。那阵儿他三十多,家里还有俩孩子,突然就成了“待业人士”。再找活儿,不是打短工,就是做小区保安,比起那些后来做互联网的同龄人,心里落差大得要命。每次喝酒就叹气:“要是当年能多学点行,现在也不用这样。”说到底,入错了行,日子就变味了,好不容易熬出来的尊严,也硬生生糟蹋了些。
更难的是,男人好像总被扣了顶“得养家”的帽子。你干得好,全家脸上挂光;你干得不好,亲戚朋友吃完饭话题都在你身上。“那个谁谁谁,去年互联网挣了好多,今年买了大房子……你表哥现在干嘛呢?”这话,家里能不堵得慌?其实每个人都想给家里添点底气,可世道变了,行当变了,有些选择,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你说难受不难受?
我记得有一回去表哥家吃饭,席间气氛闷闷的。他老婆没说什么,只是夹菜夹得特别勤快,表哥埋头吃饭,一顿饭快结束才冒一句:“哎,想想还是早年进互联网的那几个聪明。”饭桌上谁都听得懂,没人敢接话。其实那种抓不住机会、提心吊胆的日子,可能男人一辈子都没法释怀。
到了我们这一代,讲究男女平等了,女孩子能自己挣钱,男孩子也能顾家。可是“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话,老一辈还是总复读,好像怕我们再重蹈覆辙。或许,这就是生活里的规矩,不管社会变了几层皮,人心里还是会惦记着“踏实过日子,别让自己日子过成难题”。
谁都想做对选择,可谁又能提前预知以后呢?有点像是在路口迷糊,左还是右,旁边的年长者说“往这走稳妥”,可你还是有胆量试试别的方向。结果是喜是悲,没人能保准。只能一路走,一路咬着牙,扛着生活的风雨闪躲。
有些人嫁错了人,一辈子学会了自我保护和妥协;有些人选错了行,兜兜转转熬出了一身经验。在茶余饭后说起来,只是淡淡一句,“终于懂了这句话的分量”。至于以后,是不是一定要活成别人开的“标准答案”?或许每个人心里都该留点自己的答案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女怕嫁错郎男怕嫁错郎意思(女怕嫁错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