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对手还在干巴巴地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时,你已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让考官会心一笑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写“基层治理很重要”,你的文章平淡无奇,别人的文章却因为一句“基层治理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就是比喻的力量——它能在30秒内,让你的文章从“正确但无趣”变成“既正确又精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修炼这门“比喻的艺术”,收集那些让《人民日报》文章增色的经典比喻,并学会为你所用。
比喻不是修辞的装饰品,而是思维的转换器。
对于复杂概念,比喻是翻译器——把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变成生活常识对于抽象理论,比喻是投影仪——把看不见的想法变成可视化的图像对于枯燥道理,比喻是调味品——让难以下咽的理论变得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比喻能展现你的理解深度——只有真正吃透了一个概念,你才能为它找到最贴切的比喻。
二、《人民日报》经典比喻分类收藏夹我把这些宝贝比喻分成了四类,方便你随时取用:
1. 基础建设类:让发展蓝图“立起来”“‘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高速路’,不是某一家的‘私家小路’”适用场景:论述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精髓:用“高速路”形容便捷高效,“私家小路”反衬封闭排他“算力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适用场景:论述新基建、数字经济精髓:“底座”形象说明算力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适用场景:论述深化改革、服务企业精髓:“土壤”既体现基础性,又包含滋养、培育之意2. 社会治理类:让政策理念“活起来”“基层治理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适用场景:论述基层工作、政策执行精髓:用距离感强调落实的难度和重要性“社会治理要下‘绣花功夫’”适用场景:论述精细化管理、城市治理精髓:“绣花”精准传达精心、精细、精准的要求“要用法治‘定分止争’”适用场景:论述法治建设、矛盾化解精髓:用四个字说清法治的规范和秩序功能3. 经济发展类:让宏观大势“动起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适用场景:论述金融改革、经济虚实关系精髓:“血脉”既体现重要性,又说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的‘筋骨’”适用场景:论述产业安全、经济韧性精髓:“筋骨”准确形容支撑作用和抗风险能力“科技创新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适用场景:论述科技规划、战略导向精髓:用俗语生动批评缺乏规划的行为4. 生态文化类:让抽象价值“美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适用场景:论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精髓:已成为全民共识的经典比喻“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适用场景:论述文化自信、遗产保护精髓:“根”表传承,“魂”表精神,双重意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适用场景:论述党史学习、历史教育精髓:把抽象的历史价值具体化为可学习的教材掌握了这些经典比喻,更重要的是学会创造你自己的精彩比喻。记住这个“比喻三步法”:
第一步:找准本体特征(是什么)问自己:我要说明的这个概念,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
比如要说“营商环境”,它的核心特征是:对企业而言如空气和水般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基础性环境。
第二步:寻找生活对应物(像什么)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相似特征、为人熟知的事物。
继续“营商环境”的例子:空气、水、土壤、阳光……这些都具有基础性、重要性的特征。最终“土壤”胜出,因为它还包含“培育、生长”的意象。
第三步:检查贴切程度(能不能)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比喻准确吗?——不能扭曲原意这个比喻易懂吗?——不需要额外解释这个比喻新颖吗?——避免陈词滥调四、实战演练:看比喻如何点石成金场景一:论述“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平庸版:“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精彩版:“改革发展如同演奏交响乐,每个部门都是重要的声部,只有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场景二:论述“青年干部成长”
平庸版:“青年干部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精彩版:“青年干部如同树苗,既要向上生长’仰望星空’,也要向下扎根’脚踏实地’,更要在风雨中‘强筋壮骨’。”看到了吗?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天差地别。
五、避坑指南:比喻使用的“三要三不要”✅ 要这样做:
要贴近生活——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要服务主题——比喻要为论证观点服务要把握分寸——保持严谨、准确的基本要求❌ 不要这样:
不要过度使用——一篇文章2-3个精彩比喻足矣不要生搬硬套——宁可不用,不能用错不要低俗庸俗——保持文章的格调和品味六、你的专属练习计划第一周:收集期
准备一个“比喻句收藏本”每天收集3个《人民日报》的精彩比喻分析每个比喻的妙处在哪里第二周:模仿期
选择5个经典比喻进行仿写比如把“最后一公里”改写成“最先一公里”(政策制定)在模拟写作中刻意使用2-3个比喻第三周:创造期
针对常考主题,创作自己的专属比喻找同学朋友试听,看是否一听就懂在模考中验证效果,不断优化结语:让好比喻成为你的“语言名片”真正的好比喻,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思维的结晶。当你为一个复杂概念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比喻时,说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它。
从现在开始,带着“比喻思维”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相信不久之后,你也能写出让阅卷老师忍不住画圈的精彩句子——
因为最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让真理变得亲切可爱的表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什么是比喻句多举几个例子(人民日报的比喻句修炼手册让好比喻为你的文章点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