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拼音(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夜的拼音(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须端静 2025-09-17 电脑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晨光微露为“曙”

形声字。《说文》所无,为徐铉所增新附字。大徐本《说文》云:“曙,晓也。从日,署声。”此即《说文》正文的“睹”字(参见“睹”字条)。与“夜”相对。《玉篇》:“曙,东方明也。” 《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又由“曙光”义引申出“早晨”之义。《楚辞·远游》:“魂营营而至曙。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月尽日出为“朝”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本义指早晨,如:朝阳、朝露。“朝”是一天的开始,也表示今天,如:今朝。以上义读zhāo。“朝”也读cháo。古代早朝听政,百官皆至,所以就把早晨聚众议事的地方称为“朝廷”。把大臣见皇帝叫上朝、朝见。由朝廷这层意思,把君主统治的时期称为朝代。由朝见皇帝这层意思,“朝”字又有面对着的意思,这是唐以后的晚起义。此外“朝”也是朝鲜的简称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日上山岗为“早”

早,会意字。甲骨文里,没有“早”字。“早”是从金文(图A、图B、图C)这三种形式发展过来的。图(A)中,这是在“颂敦”(敦,音duì,读“对”,不读“蹲”)里金文的“旦”,天将亮了,太阳(日)还紧贴地面。图(B)是“颂壶”里金文的“旦”,太阳(日)开始升离地面了。图(C)是“扬敦”里金文的“旦”,太阳(日)已完全离开地面,时候更晏了。而“颂壶”里表示地面的“丄”,在“扬敦”里却倒了过来,讹变为“丅”,表示晨霭朝雾在与太阳一齐升起的形象。

秦代的小篆(图3)又进一步把“丅”讹变为“甲”(图D,“早”的下部“十”,是篆书的独体“甲”)。至于汉隶,则是根据图(C)发展为图(E)。以后又从汉隶发展为楷书(F)的“早”字。《说文》:“早,晨也。从日在甲上。” 所以“早”的本义就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即早晨。后来引申为“早先”、“很久以前”之义,又有“最初”、“尽快”等义。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荷锄出工为“晨”

晨(拼音:ché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篆文有䢅和曟两种字形。䢅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农具“辰”耕作。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双手持农具开始劳作表示“早晨”之义。曟始见于战国,一般认为是“辰”在”星辰“的意义上分化而来的,义为星名,即房星;也有人认为本义是早晨。“曟”和“䢅”后来都写作”晨“。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太阳升高为“晓”

晓,形声字。由“日”和“尧”构成。“尧”有高的意思,太阳升高也就是“晓”。“尧”字也表示城垛子,整个字的意思是站在城上的守夜者看到了日光,心里明白换班的时间到了,由此产生天刚亮的含义。

《庄子·天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说文》:“晓,明也。从日,尧声。”段玉裁注:“俗云天晓是也。引申为凡明之称。”后来引申为明智、明白、知道、告诉等义;也假借为“饶”等。现代汉语简化为“晓”。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日照天窗为“晌”;

晌,汉语一级字,读作晌(shǎng),汉字基本字义是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工作了半~;也表示正午或正午前后,常用词组:~午、~饭、~觉、~晌。古同“垧”,是计算地亩的单位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太阳西沉为“昏”

昏(拼音:h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日暮、黄昏,即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引申指昏暗。由此引申为头脑不清或视觉模糊,再引申指政治上的昏乱。“昏“在古代也表示结婚,此义后用”婚“表示。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太阳落山为“暮”

暮最早是写作“莫”字,“莫”字甲骨文中间是“日”,表示太阳,周围是草莽或树林,两者会意太阳落入草木之中,即落日时分,指傍晚。

“暮”的本义是指一天中的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处于一天的将尽之时,即比较晚的时候;因此引申为晚或将尽的意思。如“暮春”指春天将尽的时候,即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三月。“暮年”指人一生中将尽的时候,也即晚年。曹操《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语“天寒岁暮”中的“岁暮”,则指一年将尽的时候。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

形声字。“晚”字的出现是比较晚的事。图1是篆文,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日”字是形符,表示跟太阳有关。因为指的是太阳落下的时候,所以“晚”字以“日”字作形符。右边的“免”字是声符,指示读音。有人说,古人之所以用“免”字作“晚”字的声符,是因为“免”字有“去除、免除”的意思。而“晚”指落日西坠,隐没在地平线下,这样“日”就有被除去的意思,所以“晚”字以“免”字作声符并会意。隶、楷字形均承篆文而来。

许慎《说文解字》:“晚,莫(mù)也。”“莫”是“暮”的古字,指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这也是“晚”的本义。引申开去,把黄昏的时间延长,从日落前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这段时间,都叫“晚”,就是晚上,晚间,夜晚。黄昏也好,夜晚也好,都是一天的最后一段时间。因此“晚”又表示靠后的时间,就是迟、后。所以车、船等运行或到达,迟于规定的时间叫“晚点”。

“晚”也指时间将近终了。如“晚年”“晚期”。过去,特别是往来书信中,后辈对前辈常谦称自己为晚辈、晚生或晚学。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月亮初升为“夕”

夕(拼音:x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夕”和“月”是同一个字,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夕”的造字本义一般认为是月亮刚出现时的一段时间,也就是傍晚、黄昏。后引申指夜晚。

指事字。商周时期,“夕”和“月”字形相同,都是月牙的形状,只是二者意义有分工。“月”指地球的卫星月球;“夕”则是夕阳西下、新月初升的时候,即黄昏、傍晚。到了金文(图2-6)阶段,月牙的轮廓开始变样,但字形字义还没有完全分化。到了小篆,“夕”和“月”才分化为两个音义都不同的字。月牙中加上一点的是“月”,没有加点的是“夕”。黄昏时看见的月亮,因为离地低,雾气多,折光大,不容易看到月中的阴影;当月亮升高时,它表面的阴影就会显现出来。故此“夕”这个月牙里便不加点,并以之表示黄昏之意。隶书以后,圆转匀称的笔画变得平直,并为楷书所承袭。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月高人静为“夜”

夜 (拼音:yè)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晚期至西周的金文,形声字,古字形用“夕”表示晚上,“亦”作为声旁。夜指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

形声字。金文作图1-4,通常是由图A和图B两个构件组成,构件A是“亦”字的省略,“亦”的古字形是在人的臂下加一点表示“腋”下,是“腋”的初文;构件B有人释为“月”,但更多人释为“夕”。“夕”和“月”在商周时期为同一字形,夜晚的特征是明月在天空悬挂,造字表示夜,便以月取象,就是夕。“夕”的本义就是“夜”,是“夜”的形符,而“亦”不过是“夜”的声旁罢了。因为“夕”占去“亦”一点的位置,故为“亦省声”。

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夜的拼音(说文解字曙朝早晨晓晌昏暮晚夕夜)》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