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求职季,1222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本应是青春奔赴职场的火热开场,现实却被就业难题蒙上阴影。今年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可就业岗位却没有同步大幅增长,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凸显。

从市场需求来看,传统行业的转型变革正在进行,很多岗位需求减少。就拿房地产行业来说,前些年发展迅猛,招聘岗位众多,可如今随着市场调控和行业调整,企业纷纷收缩规模,岗位数量大幅削减,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被严重压缩。制造业也是如此,在技术升级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对简单劳动力需求下降,更青睐高技能、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让不少专业技能单一的毕业生难以满足要求。

新兴产业虽在崛起,像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人才需求旺盛,但对应届生来说,进入这些行业也不容易。一方面,新兴产业技术更新快,企业希望招聘到有相关经验、能快速上手的人才,而毕业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极高,需要求职者掌握前沿技术和理论。比如算法工程师岗位,不仅要精通算法原理和编程技术,还得具备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同样突出,毕业生求职意向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严重。很多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国企央企、互联网大厂,认为这些地方发展前景好、薪资待遇高、工作稳定。然而,这些热门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录取比例极低。据猎聘发布的报告,销售、技术、职能类岗位是企业招聘主力,但毕业生投递集中在科技制造等热门领域,导致部分基础岗位招不到人,而热门岗位人满为患 。此外,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也加剧了就业难问题。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毕业生们不应只被动等待机会,而要主动出击,提升自身实力,提前规划职业路径,积极了解市场需求,积累实习和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1222万毕业生涌入职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