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着豪车进山,脖子上挂串晶莹剔透的玉坠,穿着无袖短款紧身开叉旗袍,拎着奢侈品昂贵包包,趿着一双粉色拖鞋,进了寺庙。
在寺庙的全过程,有人跟随着给她拍照、录视频,长发飘飘的美女与古朴庄严的寺庙,成了前段时间某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常见的内容。
她们有着好皮相,浑身散发着精致奢贵的气质,又因身上有太多佛教元素,被称为“佛媛”。佛媛即佛系名媛,不过此佛系非彼佛系。这里的佛系指的是与佛教有关系。俗人如何与佛建立关系?喝茶、抄经、拜佛、焚香、吃素......
这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太大问题对不对?然而他们的画风却越来越偏,开始凌乱。
佛媛乱象她穿着吊带或领口极低的裙子,一手撑在桌台上,一手拿着毛笔似乎正在抄写经书,紧身衣物勾勒出良好的身体曲线,还有一些穿紧身旗袍的,随便摆摆动作,凹凸有致的身材更是抓人眼球。
她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佛教僧服“海青”,敞开穿在身上,露出里面的碎花裙子,手上还有一款名牌包包,僧服变成了她的时尚单品,而背景却是刻有“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寺院墙。
她穿身素衣,笔直地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从背后看上去娴静虔诚,佛光图照在墙壁上,显得画面圣洁庄严,然而网络上这样的图却有大量同款,服饰、姿态、背景,没有任何差别,那里已从佛教圣地变成“打卡圣地”。
在照片里,桌上放着抄写的心经,旁边摆着小花瓶、茶杯、算盘这些淡然泛着禅意的东西,然而左上角,却出现了一个价格上万的大牌包包。
她们发在社交平台上的视频图片配着这样文案:“皆是虚妄”、“心静则自安”、“看过是非苦笑皆是值得”“只要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健康有意义”,好一个参破俗世的高超境界,然而画面里,她们却不经意露出来戒指、翡翠、玉坠、包包,一身价格上万起步的行头,还有豪车和精美轻奢的室内布局。
如同网友对这一群体的戏谑:
她喝茶,她抄经,她穿中式的衣服,但你问她庄周除了梦蝶还梦什么,她答不出。
你问她抄那么多经,应作如是观是什么观,她放下了抄经的笔。
你问她那么喜欢三,那为什么是三生万物?她默默打开搜索引擎。
当然,在一番努力下随着名气起来,她们拥有了一批粉丝,后面要做的已不仅仅如此。
带货必不可少。他们售卖手串、挂坠、平安锁、“佛气”飘飘的衣物等“佛系”商品,也不再局限于真正的佛门净地,开始安利那些精心布置成一股佛禅之意,提供品茶抄经拍照一条龙服务的打卡地点。
佛媛已经不再困于佛门之地了,只要能营造“佛系氛围感”,就算成功。在那些古朴清幽的环境中,她们既可以选择穿素色袍裙,摆出清冷表情,一副万事万物都已看破的大彻大悟;也可以穿着紧致短裙,站在墙上挂着书法,桌上摆着经书、笔墨纸砚之间,打造既有文化内涵又性感的绝佳形象。
佛门讲究名利皆为浮云,她们一身大牌加持,有意无意透露优越生活;佛门讲究色相皆空,她们衣着暴露,尽展身材;佛门追求心诚则灵,她们一面佛前跪拜,一面注意着镜头位置,打造完美的画面角度。
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佛媛”形象出众,直接给耳垂注射玻尿酸,以显得更有“佛像”。
佛媛之风兴起后,逐渐也有一些看似清醒却又沉浸其中的网友,开始了“假扮佛媛”之旅。她们穿着更大胆,言行更加放肆,直言“做一天佛媛敲一天钟”“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踏踏实实谋此生”。
为何会出现佛媛?佛媛这个群体和风气从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到被国家和平台打压、封禁,中间的过程不过短短几天。而这个群体是如何出现的?
早在佛媛这个词正式被创造出现之前,社交平台上便有类似的内容出现。她们同直白裸露地晒精致豪华生活的“拼单名媛”不同,展现出的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人都有“印象整饰”的心理和动机,从平常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到社交平台上发出的内容动态,这些都是印象整饰的策略。因此,有人想以奢侈大牌、精致下午茶、高级海景房展现自己的上层名媛生活,也有人想以看开身外之物,参透世间真理,打造一个修心养性、看似更有内涵的形象。
不得不说,在前者充满拜金、物欲,甚至存在低俗取向的对比之下,后者横空出世,那份脱离尘世般的遗世独立显然更具吸引力,也更让人有好感。
在这样的形象和内容自发地吸引到首批流量后,不论是最早无意的这群人,还是活跃在平台上寻找“热点”的网红,还是团队、公司,逐渐意识到了走红的新途径,流量的新密码。
佛媛这一为该群体打造的新词出现了,你可以说它背后带有网友对该群体的嘲讽,但无法否认这个群体已经火了,火到拥有了一个新词。
在这个时代,流量依然代表着利益,无论是资本还是普通网友都知道的道理。从一开始的个人为了打造理想自我,获得心理满足,到现在逐渐演变成了另一种流量收割方式。而在名利的推动下,佛媛们“表演”得更加卖力——更高质量的镜头画面,更多样的内容,更频繁的发布。
拿着低调、清修、正心的佛禅,作为获取和满足高调、流量、热度、物欲的噱头,不得不说十分讽刺。欣慰的是,这一次的平台整治却十分快。
不仅有悖道德,更涉嫌违法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五十三条明文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然而,现在借着佛媛而红的那批“网红”,要不是变为微商带货,要不是以流量为身价加码,反正都没有逃开商业二字。
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多年,并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在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佛教的意义与启悟已不仅局限于信教者上,而成为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思考与参照。然而,如今却拿着出世的佛教为噱头,放在最喧哗杂乱的名利场中,这冒犯的不仅是宗教本身和信徒,还有普通人的道德认知界限。
这两年来,各种“媛”此起彼伏。去年的拼单名媛备受争议和批驳,今年又出现了佛媛,佛媛没过多久,甚至还有“病媛”、“雪媛”,什么能走红,什么就能拿来用。
想想上世纪那个时代被称作名媛那些女性,她们绝不仅是靠出身大家或富家享名,自身也兼备学识才情,形态优雅,举止大方。然而不知何时,各种蹭“名媛”的另类行为,已让这一代表美好女性的词渐渐变了味。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经书不能随便抄(穿吊带抄经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