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常常能听到同行们谈及:生产废料与研发废料的处理,存在分不清楚的情况。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您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疑惑与纠结呢?
生产废料与研发废料的账务处理是成本管控与合规运营的关键环节。为此,我想通过实际案例,分别从生产废料与研发废料的账务处理展开分析,并结合相关法条依据提供可操作的实务指南。
一、生产废料的账务处理案例与法律依据
案例1:某金属加工厂生产废料回收与销售
某金属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金属边角料,包括小铁块、金属丝等。该厂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与账务处理:
废料分类与回收:将金属边角料按材质分类,通过熔炉重新熔化,制作成金属工艺品(如小齿轮、金属雕塑等)。
1.账务处理流程:
成本结转:将废料成本从“生产成本”科目转出
借:原材料——废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红字)
销售处理:销售金属工艺品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成本结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废料
2.法条依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废料作为存货的减少,需按可变现净值确认资产价值。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废料收入需并入利润总额纳税,销售时按13%税率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案例2:某纺织厂残次品再利用
某纺织厂在生产布料过程中产生残次品及裁剪余料。该厂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废料利用:
残次品处理:将残次品缝制成小布袋、布娃娃等,通过厂门口商店销售。
1.账务处理:
可再利用残料:按评估价值冲减生产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生产成本”。
销售处理:销售小布袋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并计提增值税。
2.法条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再利用残料按评估价值冲减生产成本;不可再利用残料出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二、研发废料的账务处理案例与法律依据
案例1:某科技企业研发废料销售与加计扣除
某科技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残次品及中间产品。2019年,该企业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领用材料10万元,形成残次品3万元、下脚料1万元、产成品6万元。年末处置下脚料、残次品收入1.13万元,销售产成品收入9.04万元。
1.研发废料处理:
残次品与下脚料:处置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并计提增值税。
产成品销售: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并计提增值税;结转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2.加计扣除调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收入(如下脚料、残次品)需从研发费用中扣减。该企业2019年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为80万元,需扣减处置收入1万元(不含税),实际加计扣除基数为79万元。
2.法条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规定,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时,收入与成本分别处理,不得冲减研发支出。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明确,研发特殊收入需在加计扣除时扣减。
案例2: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废料无费用报废
某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新药过程中产生大量实验废液(属危险废物)。该企业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报废审批:履行内部报废审批流程,财务上不作会计处理,废料处置费用继续体现在研发费用中。
税务处理:由于废料属危险废物,企业需支付处置费用,该费用计入研发费用,不影响加计扣除基数。
法条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危险废物报废时财务上不作会计处理,费用继续体现在研发费用中。
税法要求,危险废物处置费用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三、实务操作建议
分类管理:建立废料分类标准(如按材质、来源、可回收性),通过条形码或RFID技术实现快速识别与追踪。
合规处置:遵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规,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保存好转运联单与处置记录。
税务合规:废料销售按13%税率缴纳增值税,收入并入利润总额纳税;研发废料特殊收入需在加计扣除时扣减。
系统支持: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自动计算、分录生成与报表分析,提高效率与准确性。
写在最后
制造业生产废料与研发废料的账务处理需结合会计准则、税法要求与企业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可见,合理分类、合规处置与税务优化是关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废料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处理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领用材料会计分录怎么写(制造业生产废料与研发废料的账务处理附案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