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一天短视频,感觉自己像个被算法投喂的傻子?
在美国,从马斯克、奥特曼到NBA球星保罗·乔治,早就开始用视频播客这种“纯聊天”模式输出观点,Spotify花2亿美金买断Joe Rogan的节目,这股风现在终于吹到国内了,真正的机会来了。
别再觉得短视频是唯一的出路了。
现在的信息环境就是个垃圾场,90%的内容都是互相抄袭的“信息茧房”,想学点真东西,比登天还难。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精英圈子开始回归长内容,他们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藏在两三个小时未经剪辑的深度对话里。
看看Lex Fridman的播客,全世界的科技大佬排着队去上,聊AI、聊未来,内容又深又硬核。
还有风投圈的《All-In Podcast》,几个大佬喝着酒就把行业趋势聊透了。
他们不搞花哨的剪辑,不追热点,就靠观点的碰撞吸引人。
这种形式,直接把那些没干货只会包装的营销号打回了原形。
国内这块明显慢了半拍。
音频平台“小宇宙”的崛起是个信号,但真正的爆发点在视频。
B站已经成了视频播客的天然土壤,甚至连抖音这种短视频平台都开始布局长视频,搞什么“精选”板块,就是意识到了,用户对深度内容的渴求已经压不住了。
这玩意儿的商业模式也比短视频健康得多。
广告商愿意为高质量用户付费,一条口播广告就能卖到几十万。
而且,它还催生了新的产业链,AI工具能把几小时的播客内容自动剪成几十条短视频、生成摘要和文章,一个人的内容团队就能养活好几个人。
所以,别总想着怎么做“爆款”了。
信息泛滥的时代,能提供“稀缺思考”的人才是王者。
现在国内的视频播客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就像十年前的一样,遍地都是机会。
找个你真正懂的领域,哪怕再小众。
约个朋友,架个手机,聊就行了。
不用追求什么精美画面,大家想看的是真诚的交流和深度的思考。
这波红利,抓不住就真的错过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现在美国最流行的聊天工具是什么?(聊天式视频成新的流量风口从美国到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