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朋友圈刷到一条“四季三餐都是你”的配文,我盯着那行字,心脏像被谁捏了一下。
剑桥刚出的报告说,这种单相思最长能烧人三年,我算了算,刚好是我删掉他微信的第1095天。
抖音里全是同款文案,80亿次播放,23岁到35岁的人集体在深夜发疯。
我把手机扣在枕边,还是听见自己脑子里咔哒一声——那是催产素和多巴胺一起开门的声音,约翰霍普金斯的人说得真准,回忆一个名字,比抽烟还上头。
去年冬天我在便利店碰到他,他买了两瓶牛奶,我买了关东煮。
结账时他手机响,屏保是婚纱照。
我盯着那姑娘的侧脸,突然明白所谓“囚心锁爱”不是比喻,是生理反应:血管真的会变窄,呼吸真的会暂停0.5秒。
后来我把关东煮扔进垃圾桶,蹲在马路牙子上干呕,吐出来的全是没说完的话。
《中国青年报》说58%的人心里藏着“做不了夫妻”的人,原来我不是少数派。
只是83%的人选了祝福,而我选了逃跑。
我把他的备注改成“别犯贱”,把聊天记录打印出来烧掉,结果第二天起床,发现灰烬里还留着半句“晚安”。
你看,连灰都不肯放过我。
现在学乖了。
想他的时候就去跑步,跑到肺里全是冷风,就腾不出地方装眼泪。
剑桥那帮科学家建议用认知行为疗法,说穿了就是:把“他今天会不会想起我”翻译成“我今天吃了几克蛋白质”。
挺管用的,昨天我煎牛排时,确实没想起他不吃葱。
但偶尔还是会破功。
比如今晚,看见“情深一世只为你”这种句子,手指还是比脑子快,差点把微信加回来。
最后一步停住,是因为想起抖音评论区一句话:“你可以为一个人烧光所有柴火,但别忘了留一根点明天的早餐。
”
所以啊,思念不是病,是还没烧完的柴火。
要么用来煮明天的粥,要么用来烫今天的嘴。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那字造句子大全(念念不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