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根据地曾经有一名高级将领,也是四方面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建国后很少被人提及,就是戴季英。战争年代他党政军职务都很高,在军队里曾是徐海东的上级领导、与王树声做过平级搭档。可为什么戴季英不光没获得军衔,还销声匿迹三十多年呢?
1906年,戴季英出生在将军县湖北红安,早年参加过黄麻起义,长期在鄂豫皖根据地任职,革命资历很深。1932年四方面军主力西征,戴季英留守老区,担任了红25军政委。此时徐海东还不是军长,红25军军长为吴焕先,徐海东只是下属的74师师长。这个时候戴季英的军内职级高于徐海东,党内职务就更不用说了。
全面抗战期间戴季英依然受到组织重用,是新四军第4支队副司令,当时的支队司令员为名将高敬亭。高敬亭在红军后期领导鄂豫皖老区的斗争,发展出上千人的队伍,功劳很大。而戴季英随红25军参加了长征,他被派到第4支队协助高敬亭,足见中央对他的信任,也是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把控。
高敬亭离世后,徐海东成为新任支队司令员,戴季英被提为政委,跟徐海东成了军政搭档。抗战后期戴季英被召往延安,参加即将举行的七大,他的地位还是非常高。解放战争初期也是一样,他是中原军区副政委,46年中原突围后,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出任鄂西北军区司令员,政委搭档正是戴季英。
读到这里,了解一些军史的读者不难看出,戴季英在战争年代是什么段位的干部。与他产生交集的徐海东、王树声、吴焕先、高敬亭,无不是开国大将或相当于大将级别的人物,如果1955年戴季英也参加授衔仪式,想必他的军衔也是很可观的。
然而戴季英不光没机会参与评衔,连其他职务也被撤销掉了,这是咋回事呢?戴季英不是军事干部,他在军队里大多负责政工工作。而鄂豫皖和陕北时期,戴季英积极执行“肃反”政策,有过不少失误,因为相关运动扩大化,使不少好同志蒙冤,连陕北红军领导人刘志丹,一度也处境危险。因此红军官兵普遍对戴季英有较大意见,组织当时考虑到他的过往工作成绩,没有深究,但给予了戴季英严重警告。
戴季英做了检讨,可他没有真正调整好心态。建国后戴季英在河南开封担任市委书记,经常摆老资格,认为这一职务与自己的过往履历不匹配,甚至在公开的会议场合提出来,再次引发大家对他的不满。当时正在反“官僚主义”,戴季英的言行作风,被组织抓了典型,加上战争年代本就引发过争议的历史问题,1952年戴季英被严肃处理,撤销职务并开除党籍。戴季英从此销声匿迹了,以至于许多后辈对这个名字,感到比较陌生。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戴季英的事情又被北京的一些同志提起,认为他在革命早期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不宜全部否定,52年对他问题的定性似乎过重。经过研究,他的个人名誉和生活待遇,最终在1984年得到了恢复,按省部级干部对待。1997年11月,戴季英在郑州辞世。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大将相当于什么级别(他曾是徐海东上级)》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