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电影《艾帅和登陆日》,
艾森豪威尔将军将一名泄露登陆日期的将军送回国内,这名将军是他军校同学,也是诺曼底登陆大君王计划的核心参与人员。遣返回国意味着取消战区将军军衔。
做完遣返决定后,艾帅说了一段话,令人动容。
“讲到权力,压力大的不是重大决策”。-
“妈的,晚餐桌子上就可以决定入侵俄国。一时兴起,就可以挑起滑铁卢战役”。-
“细微末节才是最困难的“。-
“赌上上百万人命很容易,难的是看出它对一个人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你要是无法弄清这一点“。-
”那么......你将会失去你的人性“!好坏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不可不察!
企业的氛围好不好,评选完优秀员工后就看出来了。企业氛围按照“优秀员工评选后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类企业。
第一类就是死气沉沉型。空气好像就是凝固的,每个人都只在自己的岗位上“疑似工作”,准时打卡上下班,每天人与人的交流,到处都是“挤牙膏”式的循环。对于集体活动,大家也参与,但是看不到一丝丝活跃的气氛不说。恶劣的是,稍微有些努力的人却会遭到各种仇视目光的扫描。
第二类就是摩擦不断型。热烈的“不正常”,四处火花四溅。那种感觉就是互相踩尾巴,被踩的到处跳的反应,在各自工作责任的边界,互相来来回回,推推当当。办公室里,领导一走过,各处大声的打电话。领导一离开,摔文件夹,甩门的,大声拉关抽屉的声音此起彼伏,时不时部门之间,甚至会爆发一些不大的肢体冲突。
这两类企业,一个太松垮,一个是太冒失。看似两种极端,其实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第一类企业:唯一准时达成的工作是准时打卡。第二类企业:唯一有效达成的工作是互相找茬。这两类企业都不知不觉中陷入到一个令人窒息的循环中,管理者也是感觉“狗咬刺猬,无法下口”。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第一类企业一般都是在沉默中消亡,干什么什么也不成。第二类企业只会在业绩起伏中,宛如浮萍,随波逐流。
碰到这些问题,如果只是解决循环中的一小部分,问题只能稍微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比如死气沉沉的企业,尝试做一些团建活动,吞火夜跑踩玻璃,玩的很嗨。团建活动一结束,马上又陷入死气沉沉。领导发布的命令,虽然不至于石沉大海,却依然是问一句,答一句,只有过程,总是没有结果。有了结果,也没人愿意承担后果。又比如继续花大价钱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不久,该死的氛围如期而至。
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企业氛围,是一个个员工个体组成,无法直接控制。我们也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去沟通,甚至去满足。
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树立正确的榜样来带动。这个榜样的选择,肯定需要指标。这些指标的选择需要考虑人性,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
第一类企业员工假装在扫门前雪,做无用功。第二类企业员工把雪扫到别人门口,依然是做无用功。如果员工们长期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工作,影响很大。很可能迁怒于企业,感觉企业在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和才华,从而产生仇恨的情绪。
如果你的企业氛围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优秀员工如何评选。看一看《富爸爸》一书中列出的“企业家BI三角形”(Business:生意。Invest:投资。),了解一下问题本质,树立正确的榜样,解决企业氛围的超级难题。
知识卡片,可以留存回顾。
如图显示,我们的企业,通过组织架构、领导人和成员共同组成,形成稳定的企业氛围。组织架构设计和团队领导人,每个企业的“管理决策”也都能轻松达成,问题就出在:这些决策,对“成员使命”的塑造是否起到正确影响。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选开国十大元帅,该怎么选?
知识卡片,可以留存回顾。
评选优秀员工需要制定标准,这个标准无外乎就是三个值:功劳值,人气值和能力值。而在这个数值的取舍上,你需要考虑“人性细节”。
优秀员工当然是功劳、人气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评选优秀员工不是目的,目的是优秀员工是否能带动所有人模仿,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很多管理者在制定标准时,只考虑企业需求,或则只考虑管理便捷,只要你不考虑人性的需求,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员工不愿意模仿榜样,进而形成了上述死气沉沉或者摩擦不断的企业氛围。
不是企业经营管理成就人性,而是如何调动人性成就企业的经营管理。
你需要先思考一下这个榜样是否符合人性需要?今天我们会详细聊一下人性细节如何引导企业制定出正确的优秀员工标准。
01这三个人性细节就是:1、是否屈尊?
不可明升暗降。
2、是否服众?
积极奋战在群众一线。
3、能力是否容易复制?
照顾大多数人的能力要求,普通人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知识卡片,可以留存回顾。
看似简单?这里的讲究太大了。可以说不仅决定一个企业氛围,甚至一个国家的政治生存环境是否稳定。
02这里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将这三个人性细节展开来说说:第一步:是否屈尊?
什么是不可明升暗降?
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如果让你来选开国十大元帅,该怎么选?
毛主席就不能去当元帅。
毛主席作为党的领导人,三军统帅,如果选择作为开国十大元帅,实际是屈尊了。
同样周总理也不能去当元帅,就是这个道理。
而蒋公却自封五星上将,最后的结果也都看到了,不可不察。
2、是否服众?
这里服众的意思,就是大家是否拥戴。
毛主席当然能服众。
只是毛主席坐镇指挥位置,多以文笔为武器,一生几乎未开一枪,十大元帅要照顾的是红军所有一线指战人员。毛主席也无需去挤占了一个与下属争功的名额。
最后十大元帅出炉后,几乎都是一线指挥官,唯一一个政工元帅是罗帅,稳定人心的作用不在冲锋陷阵,而是防止逃兵的思想建设上。
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就是罗帅的功劳,人气几乎超越所有元帅吧。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是否跟大家经常走在一起,而不是高高在上。
3、能力是否容易复制?
照顾大多数人的能力要求,普通人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毛主席打仗是天才级的,号称看一本书就能指挥打仗。
而且能够打赢。
四渡赤水,那就是神级调度,千古绝唱,任何人也模仿不了。
如果把毛主席定为元帅,估计所有红军将士此生也就无法超越了。
无法超越,这就是个士气问题了。
同样情形的,还有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战功显赫,功劳值没有问题。人气值,更没有疑问。
但是看完孟良崮战役,林元帅说到:这是神仙打的仗!
本领如果过于绝对,别人无法通过正常学习仿效达到。
粟裕大将作为华东野战军实际指挥官,几乎打完我军所有的恶战和狠战。
问题就是出在,指挥艺术达到天才级,无人能够效仿。
的确是不适合当榜样。
同时,请大家注意,
十大元帅的学历,贺龙元帅的确没有高学历。
提示:
当然我党人才济济,能当十大元帅的人不计其数,可以通过其他办法予以奖励和回报,偏偏就是不能作为榜样出现。
最终十大元帅公布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没有造成全军恐慌,反而是斗志昂扬。
这就是我党伟大领导人的智慧所在。
指标重要,但是人性更重要。
抓住人性,树立好榜样,企业的氛围难题,包括团队和领导力问题,均会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聊了如何评选优秀员工,重点不在指标的选择上,重点是需要注重指标背后的人性细节思考。
这个人性细节包括三个方面:
1、是否屈尊?
不可明升暗降。
2、是否服众?
积极奋战在群众一线。
3、能力是否容易复制?
照顾大多数人的能力要求,普通人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特别是第三条,尤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优秀员工评选(如何评选优秀员工抓住人性细节)》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