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字面意思:
• 白日:白天,大白天。
• 做梦:在睡眠中产生幻象。
• 合起来:大白天(清醒的时候)却在睡觉做梦。
2. 比喻义 / 引申义:
• 核心含义: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脱离现实的幻想或空想。
• 强调点:
• 不切实际:想法完全脱离现实基础和可能性。
′• 妄想空想:想法是虚幻的、不可能实现的空打算。
• 痴心妄想:带有一种痴迷、荒唐的色彩。
• 荒谬可笑:常常带有贬义,指出其想法的荒唐和不可能性。
3. 感情色彩:
• 主要含有贬义。它通常用来批评、讽刺那些想法过于天真、脱离实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人和事。
• 在极少数语境下,可能用于略带自嘲或调侃,但核心仍是强调其“不可能实现”。
4. 用法:
• 作谓语、宾语:这是最常见的用法。
• 例1(谓语):他不努力学习,却想考上清华北大,简直是~!(批评不切实际)
• 例2(宾语):指望天上掉馅饼?你别~了!(否定对方的幻想)
• 作定语(较少):修饰“想法”、“念头”等词。
• 例:要抛弃那些~的念头,脚踏实地去干。
5. 近义词:
• 黄粱美梦 / 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不能实现的梦想(源自《枕中记》故事)。
• 痴心妄想:痴迷于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 胡思乱想:不切实际、没有根据地瞎想。
•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多指不切实际的好念头或歪念头)。
• 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有时可含中性或褒义,指创意新奇,但更多指不现实)。
•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6. 反义词:
• 脚踏实地:做事踏实认真,不浮夸。
•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 切实可行:(方案、计划等)符合实际,能够实行。
•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事。
7. 出处 / 典故:
• “白日做梦”作为固定成语,其确切的最早文献出处难以考证。它更像是由民间口语提炼而来,形象地描述了“在清醒的白天幻想不可能的事情”这一普遍现象。
• 类似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早有体现。例如: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到“痴心妄想”的概念。
•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出现过“白昼做梦”的说法:“闻得你丈人要来教你,你正是‘老鼠跌在米缸里——欢喜’,只道就此富贵,还不想是白昼做梦。”
• 清朝小说中也常见使用。
• 因此,可以认为“白日做梦”是一个来源于口语、在明清小说中逐渐成型并广为流传的成语。
8. 使用语境 / 注意事项:
• 批判性:使用时带有明显的否定、批评意味,直接指出对方想法的不切实际和荒谬。
• 日常口语与书面皆可:既常用在日常口语中表达不满或讽刺,也见于书面评论、议论文等。
• 强度:语气相对直接和强烈。在需要委婉表达的场合需慎用。
• 辨析(与“南柯一梦”):
• 白日做梦:着重强调想法本身在现实中就不可能实现,是清醒时的空想妄想,贬义强。
• 南柯一梦:源自《南柯太守传(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6%9F%AF%E5%A4%AA%E5%AE%88%E4%BC%A0/1524287)》故事,比喻一场空欢喜或富贵得失无常,强调人生的虚幻短暂和美梦的破灭。虽然结局也是空的,但侧重“经历了一场虚幻的繁华后一场空”的感叹(可能带点惋惜),贬义程度相对“白日做梦”弱一些。
总结:
“白日做梦”是一个流传广泛、形象生动的贬义成语。它的核心意思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或空想。使用时,它带有强烈的批评和讽刺意味,指出其想法的荒谬和不切实际。其来源主要是民间口语,在明清小说中定型并流行开来。在用法上,主要作谓语和宾语,强调对不切实际想法的直接否定。
------
希望这个全面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白日做梦”这个成语。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全解成语白日做梦)》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