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简介(马克思个人简介)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个人简介)

潘夏彤 2025-09-29 硬件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以下从生平经历、理论贡献、实践影响等方面对其生平与思想进行系统说明。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个人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人背景与早年经历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父亲亨利希·马克思为自由派律师,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出身荷兰犹太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中学时期受启蒙思想影响,关注社会平等议题。1835年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后转至柏林大学,主攻哲学与历史,深受黑格尔哲学影响,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奠定其批判性思维基础。1841年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二、思想形成与理论构建

思想转折点

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因揭露普鲁士专制统治与贫困问题(如“林木盗窃案”),报社遭查封。此次经历促使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现实政治经济研究,开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核心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认为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政治、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中系统分析资本主义剥削机制,指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揭示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内在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与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1848年),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学术著作

《资本论》(1867年首卷出版):剖析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奠定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中的核心地位。

三、革命实践与社会活动

马克思终身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化。

领导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成立),促进各国工人阶级联合斗争。

支持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总结其经验教训,丰富无产阶级斗争理论。

长期流亡欧洲(因政治迫害),定居伦敦期间(1849年起)坚持理论研究与革命指导,依靠恩格斯经济资助维持生活。

四、个人生活与品格特质

家庭与情感

与贵族出身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1843年),二人共育七子女,仅三人成年。燕妮长期担任马克思的秘书与思想伙伴,被誉为“革命伴侣”。

坚韧与奉献

生活常陷贫困,但马克思以惊人毅力完成学术著作。其书信与笔记展现严谨治学态度,即便疾病缠身仍坚持写作《资本论》后续卷册。

五、历史地位与影响

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学术领域

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成为社会科学重要方法论。

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为分析经济危机、阶级关系提供理论工具。

政治实践

指导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其思想启发当代左翼运动(如劳工权益、反全球化抗议等)。

文化评价

被公认为“千年思想家”之首,其名言“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体现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哲学观。

六、重要数据与总结

生卒年份:1818-1883年

国籍:德国

主要身份: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

核心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思想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以毕生精力探索人类解放路径,其理论跨越时代,至今仍是理解社会变革、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基石。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马克思简介(马克思个人简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