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合三要素
1). 确定性(如 “成绩优秀的学生” 不构成集合,“90 分以上的学生” 构成集合)、互异性(求解含 参集合需验证,如 {1,a} 中 a≠1)、无序性。
2). 元素与集合关系:属于(∈)、不属于(∉),例:0∈N、-2∉N⁺。
1. 常用数集与表示方法
数集
符号
表示方法示例
自然数集
N
列举法:{0,1,2}
正自然数集
N⁺
描述法:{x∈N
整数集
Z
图示法:Venn 图(直观表关系)
实数集
R
区间法:[1,3)(含左不含右)
(二)集合关系与运算1. 子集与个数公式
1). 子集(A⊆B):A 中元素全属于 B,性质:∅⊆A、A⊆A;真子集(A⫋B):A⊆B 且 B≠A。
2).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个数 2ⁿ,真子集 2ⁿ-1,非空真子集 2ⁿ-2。
2. 三大运算(符号 + 性质)
运算
符号语言
核心性质
解题工具
交集
A∩B={x
x∈A 且 x∈B}
A∩∅=∅、A∩B=B∩A
并集
A∪B={x
x∈A 或 x∈B}
A∪∅=A、A∪B=B∪A
补集
∁ᵤA={x
x∈U 且 x∉A}
∁ᵤ(∁ᵤA)=A、A∪∁ᵤA=U
二、常用逻辑用语(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判定方法
1). 若 p⇒q(p 推出 q):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2). 若 p⇔q(互推):p 是 q 的充要条件(等价关系)。
3). 例:“x>2” 是 “x>1”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小范围推大范围)。
(二)全称与存在量词命题1. 命题形式与否定
类型
量词短语
符号
命题形式
否定形式(变量词 + 否结论)
全称命题
所有、任意一个
∀
∀x∈M,p(x)
∃x∈M,¬p(x)
存在性命题
存在一个、有些
∃
∃x∈M,p(x)
∀x∈M,¬p(x)
易错点: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反之亦然,如 “∀x>0,x²>0” 否定为 “∃x>0,x²≤0”。
三、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一)不等式基本性质1. 核心性质(可用于比较大小)
性质
内容
应用示例
传递性
若 a>b,b>c,则 a>c
比较 2⁰.³ 与 2⁰.²(指数函数单调性)
可加性
若 a>b,则 a+c>b+c
移项:x+3>5⇨x>2
可乘性
若 a>b,c>0 则 ac>bc;c<0 则ac<bc
-2x>4⇨x<-2(变号)
乘方性
若 a>b>0,则 aⁿ>bⁿ(n∈N⁺)
2>√3⇨4>3
2. 比较大小方法
1). 作差法:a-b>0⇨a>b,例:比较 x²+1 与 2x(差为 (x-1)²≥0)。
2). 作商法:a/b>1(a,b>0)⇨a>b,例:比较 3⁴与 4³(3⁴/4³=81/64>1)。
(二)重点不等式解法1.基本不等式
1). 核心公式(均值不等式基础形式)
对任意 正数a,b,有: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 推导过程(基于完全平方公式)
由完全平方非负性:(a−b)²≥0(a>0,b>0),展开得:a−2ab+b≥0移项后即:a+b≥2ab,当且仅当a=b(即a=b)时,等号成立。
3) 重要变形(高频使用)
积的最大值: 若a+b=S S为定值,a,b>0),则ab≤(2S)2=4S2,当且仅当a=b=2S 时,ab 取最大值;和的最小值: 若ab=P(P为定值,a,b>0),则a+b≥2P,当且仅当a=b=P 时,a+b 取最小值;分式形式: 对a>0,有a+1/a≥2,当且仅当a=1时取等号(可由核心公式令b=1/a推导)。2.基本不等式的适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这是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 关键前提,缺一不可:
一正:所有参与运算的数(a,b)必须为正数;
二定:和(a+b)或积(ab)必须为 定值;
三相等:必须能找到a=b的情况(即等号可取得);
三、常见拓展形式(高一阶段需掌握)
三个正数的基本不等式:对a,b,c>0,有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常用于三项和或积的最值问题
平方与和的关系:由a²+b²≥2ab(对任意实数a,b成立,无需 “正” 的条件,因平方非负),可推导:2a²+b²≥(2a+b)²(即 “平方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高一阶段可用于证明不等式或比较大小)。
3.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bx+c>0,a≠0)
1). 四步解法:①化正(a>0);②判 Δ(Δ=b²-4ac);③解方程;④写解集(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2). 例:解 x²-3x+2>0,Δ=1>0,根 1 和 2,解集 (-∞,1)∪(2,+∞)。
3). 参数讨论:分 a>0/a<0、Δ>0/Δ=0/Δ<0、根的大小比较三类。
4. 分式不等式(f (x)/g (x)>0)
同解变形:f (x)・g (x)>0 且 g (x)≠0(不可漏 g (x)≠0),例:1/(x-1)>0⇨x-1>0⇨x>1。
5. 恒成立问题
ax²+bx+c>0 恒成立(a≠0):{a>0,Δ<0};ax²+bx+c<0 恒成立:{a<0,Δ<0}。
四、知识关联与核心易错点(一)模块间关联1. 集合运算与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交 / 并 / 补,需用数轴直观表示(如求 A={x|x>1} 与 B={x|x<3} 的交集为 (1,3))。
2. 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用充分 / 必要条件描述不等式关系(如 “x>5” 是 “x>3” 的充分条件)。
(二)易错点避坑1. 集合类
1). 忽略空集:A⊆B 时,需考虑 A=∅(如 A={x|ax=1}⊆{1,2},a=0 时 A=∅)。
2). 混淆代表元素:{x|y=6/x}(定义域)≠ {y|y=6/x}(值域)。
2. 逻辑用语类
1). 否定不全:“存在无理数平方 是 有理数” 的否定是 “任意无理数平方不是有理数”(需变量词 + 否结论)。
2). 混淆条件:“x>2” 是 “x>1” 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3. 不等式类
1). 系数变号:解 - ax>b 时,需讨论 a 正负(a>0⇨x<-b/a;a<0⇨x>-b/a)。
2).分式漏条件:解 f (x)/g (x)≤0 时,需加 g (x)≠0。
同学和家长们,后续将会对该章节的题型进行总结,并及时予以更新。倘若您有这方面的需求,烦请关注并收藏,感谢关注!与学子同行!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高中数学常用数学符号有哪些?(高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