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孩子道歉的认错的话(李某某女)

给女孩子道歉的认错的话(李某某女)

夙千风 2025-10-22 硬件 5 次浏览 0个评论

海口市公安机关在10月21日公布了处理结果:一名50岁的女子因为在社交平台散布“全市因台风停工停课”的虚假信息,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事情落下帷幕,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发布谣言,被查证属实,依法处理。

李某某(女,50岁)道歉:保证今后改正

接下来把经过往下捋一捋。10月19日晚上大概9点左右,这位姓李的女士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一条消息,语气模仿官方,写着“海口已发布‘五停公告’”,意思是因为台风要停工停课停课外活动之类的。文字里用的词儿很官方,读起来就像机关发的通知,很多人一看就信了。消息一发出去,不到一会儿就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被截图、转发,大家开始讨论,有的人担心孩子明天要不要去学校,有的把截图发给同事、发给家长群里确认,传播速度挺快,影响面也扩散开来。

到了10月20日凌晨,龙华分局金贸派出所接到线索后迅速介入,把李某叫到派出所问话。问的时候李某承认是她编的,承认自己没有向任何政府部门核实就发了那条消息。她当场说自己就是想博关注,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动静,也当着办案人员道了歉,表示以后不会再随意发布这类未经证实的信息。警方在笔录里记下这些陈述,整个处理流程按规定走。

李某某(女,50岁)道歉:保证今后改正

把这件事放到更大的背景里看就能理解为啥会这么快有人信。沿海城市一到台风季,跟停课停工有关的信息大家都很敏感。平时真有这类安排,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市民也习惯相信“官方口气”的话。像这次,李某用上了“五停公告”这种听着很权威的措辞,再加上发帖时间赶在晚上九点——大家都下班刷手机,转发率自然高——所以信息就被迅速放大了。传播路径也很简单:一条帖子被转发到朋友圈和群里,截图又被继续发,关注度上来了,影响就跟着上去了。

公安机关也说明了法律依据。按照治安管理方面的规定,故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或用其他方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以处以行政拘留,期限有一定范围,必要时还可以并处罚款。对李某的决定是在规定下限给与拘留5日,并没有并处罚款。整个查处节奏不拖泥带水:发帖当晚 → 次日凌晨传唤 → 10月21日公开通报,这个时间线比较紧凑。

李某某(女,50岁)道歉:保证今后改正

细节上还有几个值得把脉的点。一是话术的问题,套上“公告”两个字、用“停工停课”这样的表述,一看就像权威发布,容易解除人们的怀疑心;二是发帖的时间点恰到好处,晚上更容易被关注与传播;三是传播链并不复杂,主要靠社交平台与熟人之间的信任传播;四是警方介入速度快,说明这类可能引发公共恐慌的事件会被列为优先处理。

当事人的反应也不复杂。她在询问中说自己“图个热度”,没查证就发了,后来发现闹大了才后悔。那句话里既有无奈也有自责,更多的是对网络传播后果认识上的缺失。类似案例并不罕见:不少人在没核实的情况下随手一发,没想到会承担法律责任。公安机关在办案时做了事实核查、讯问记录,再依规作出处罚,这一套程序比较清楚和规范。

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事也给人提了个醒:在信息流动快的环境里,带有“官方格式”的内容更容易被信任并复制;而个人在选择发布信息时,应当多一份谨慎。案件的处置结论明确,既是对个人行为的法律回应,也是对类似传播行为的警示。警方的结论是,李某某因编造并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依法给予行政拘留5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给女孩子道歉的认错的话(李某某女)》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