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时光指针标注出发展新坐标,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后半程。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启这一历史阶段,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百年征程过半,中国在制度探索与实践突破中,正沿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稳步迈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这种历史性演进,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逻辑的必然展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时代变局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使命,构成了阶段演进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而初级阶段正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为更高阶段发展奠定基础的历史进程。党章明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指引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深刻变化正是初级阶段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显著标志——从"有没有"的短缺时代到"好不好"的品质时代,发展重心的转变精准呼应了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筑牢了阶段演进的物质根基。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奋进,中国经济总量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八万元,制造业规模与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从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近一亿贫困人口脱贫的民生奇迹,到国产大飞机、空间站等重大科技成果的集中涌现;从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成,到污染防治带来的生态改善,这些成就精准契合了初级阶段"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特征要求。经济实力的跃升与发展质量的提升,使得中国在初级阶段的跑道上加速冲刺,为向更深层次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积累了雄厚资本。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考卷,催生了阶段演进的现实动力。当今世界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正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央。这种变局既带来了技术竞争、规则重塑的挑战,更赋予了中国通过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机遇。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坚持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中深化改革。这种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实践探索,不仅巩固了初级阶段的发展成果,更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等不断走向成熟,为阶段跃升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动力支撑。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从十三大系统阐述初级阶段理论,到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的判断没有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仍有短板等问题仍是前进路上的考验。
初级阶段的后半程,不是终点前的懈怠,而是更高阶段的序章。在社会主义本质使命的指引下,依托坚实的物质基础,顺应时代变局的要求,中国必将在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实现制度完善与发展升级,在社会主义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从初级阶段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篇章。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微信
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后半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