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一读就错”的成语,刚看到第一个,我就不敢开口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承载着历史故事,更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智慧。可你知道吗?很多看似熟悉的成语,其实藏着“读音陷阱”,哪怕是常挂嘴边的词,一开口可能就错了。今天整理了30个“一读就错”的成语,不少人刚看到第一个,就默默闭了嘴——原来自己一直读错了这么多年。
先看第一个“陷阱”——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很多人看到“蛇”字,下意识就念成“shé”,可这里的“蛇”得读“yí”,指的是对人假意敷衍、勉强应付。比如“面对不合理的要求,他不得不虚与委蛇,暂避锋芒”,若读成“wēi shé”,不仅别扭,还会闹笑话。

接着是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艾”字大家熟悉的读音是“ài”,可在这个成语里,它要读“yì”,表示悔恨自己的错误。生活中常有人说“他考试失利后自怨自艾(ài)”,其实是错的,正确的读法才能准确传达“自我反省悔恨”的含义。

学习中常遇到的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 也容易读错。“曝”字在“曝光”里读“bào”,但在这里要读“pù”,指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没有恒心。比如“学习不能一曝(bào)十寒,得持之以恒”,这样的读法就偏离了成语的本意。
形容水平不一的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更是“重灾区”。“参”不读“cān”,“差”也不读“chā”或“chà”,正确读音是“cēn cī”。比如“队伍里的人身高参差不齐(cān chā)”,听起来就很不专业,准确读音才能体现出“长短、高低不一致”的状态。
还有形容人年幼无知的乳臭未干(rǔ xiù wèi gān) ,“臭”字容易被读成“chòu”,实则应读“xiù”,指气味。这个成语本是中性描述,若读错“臭”的音,很容易让人误解成“身上有臭味没干”,偏离了“年纪小、经验少”的原意。
生活里形容人肥胖的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便”字读“pián”,而非“biàn”。不少人看到“便便”,就顺口读成“biàn biàn”,可“pián pián”才能形容出肚子肥大的样子,比如“那位老人大腹便便(pián),走起路来慢悠悠的”。
突然降临的灾祸常用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 来形容,“横”字在这里读“hèng”,表意外、不吉利,而非“héng”。比如“他出门时遭遇了飞来横(héng)祸”,读音错误会让“意外性”的意味大打折扣。
处理事务时灵活变通的便宜行事(biàn yí xíng shì) ,“便”读“biàn”,“宜”读“yí”,不少人会把“便宜”读成“pián yi”,误以为是“划算做事”,实则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如“上级允许他在紧急情况下便宜(biàn yí)行事”。
解决困难的排忧解难(pái yōu jiě nàn) ,“难”读“nàn”,指灾难、困难,而非“nán”。比如“社区志愿者主动为居民排忧解难(nán)”,读错后就少了“解决重大难题”的沉重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容易读错的成语。比如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识”读“zhì”,表记忆,不是“shí”;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 ,“嚼”读“jiáo”,而非“jué”或“jiào”;称体裁衣(chèn tǐ cái yī) ,“称”读“chèn”,表适合,不是“chēng”;拾级而上(shè jí ér shàng) ,“拾”读“shè”,表逐步,不是“shí”;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胖”读“pán”,表安泰舒适,不是“pàng”。
还有否极泰来(pǐ jí tài lái) ,“否”读“pǐ”,表坏运气,不是“fǒu”;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读“hù”,“悛”读“quān”,很多人会把“悛”读成“jùn”;良莠不齐(liáng yǒu bù qí) ,“莠”读“yǒu”,表狗尾草,不是“xiù”;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 ,“绌”读“chù”,表不足,不是“zhuō”;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瞠”读“chēng”,表瞪着眼睛,不是“táng”。
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 里,“呱”读“gū”,不是“guā”;引吭高歌(yǐn háng gāo gē) ,“吭”读“háng”,表喉咙,不是“kēng”;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栉”读“zhì”,表梳子,不是“jié”;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 ,“沆瀣”读“hàng xiè”,不是“kàng jié”;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戛”读“jiá”,表突然停止,不是“gā”。

最后几个“陷阱”也不容忽视: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再次强调,避免重复读错)、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跄”读“qiàng”,不是“cāng”;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忐”读“tǎn”,“忑”读“tè”,虽不生僻,但仍有人读错声调;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忡”读“chōng”,不是“zhōng”;众口铄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 ,“铄”读“shuò”,表熔化,不是“yuè”。
看完这30个成语,是不是发现自己或多或少都踩过“读音坑”?其实,成语的读音误区,大多源于“想当然”的惯性思维,或是对字词本义的不了解。但只要我们多留意、多查证,就能避开这些“陷阱”,让每一次开口都准确又自信。毕竟,用好成语、读对成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展现个人语言素养的重要细节。下次再遇到这些成语,可别再“不敢开口”啦!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敷衍怎么读(30个一读就错的成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