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行情分析
华北黄淮产区: 已成为全国的价格洼地。本地春玉米上市量逐日递增,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车辆持续处于高位(每日可达800-1000车),企业压价意愿强烈,日内报价频繁下调(10-20元/吨)。当前主流收购价围绕 2400-2550元/吨 区间运行。
东北产区: 价格相对坚挺但呈稳中偏弱态势。贸易商为回笼资金和腾库,出货积极性较高。深加工企业多以消耗库存为主,按需补库,收购价窄幅调整。主流收购价在 2450-2600元/吨,优质干粮价格略高。
南方销区: 价格倒挂现象明显。进口玉米大量抵达港口(广东港口进口玉米库存占比已超50%),价格优势显著(较国产玉米低100-150元/吨),饲料企业配方中替代品使用比例持续高位,对国产玉米需求形成严重抑制。
多维影响因素深度剖析
短期(至10月中旬):
走势判断: 震荡下行。随着华北新粮上市量逐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已达阶段性峰值,价格呈现易跌难涨态势。预计华北深加工收购价将出现50-100元/吨的下行空间,并逐步向2400元/吨关口逼近。
风险点:若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天气,导致收割和晾晒受阻,可能引发短期供应担忧及价格反弹。
中期(新粮集中上市期):
核心看点是“开秤价”和“售粮节奏”。预计将呈现 “低开-下探-企稳-震荡” 的经典走势。
下探:上市初期,由于农户集中卖粮,价格可能快速探底。
企稳:当价格触及种植成本线时,会激发农户强烈的惜售情绪,同时贸易商和下游企业逢低建库意愿也将增强,进而形成底部支撑。
震荡:此后,市场将在“农户卖粮速度”与“企业建库节奏”的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价格随之进入区间震荡。
市场正处于‘旧作尾声’与‘新作开局’的关键转换阶段。多重利空因素叠加,预计短期价格将继续承压,呈现‘以跌为主、阶段性震荡’的格局。新季玉米的开秤价格和农户售粮节奏将成为未来1-2个月的核心定价要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玉米价格(玉米价格 跌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