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4日,珠算成为中国第三十个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刻,我们一同领略这些凝结中华民族千年数学智慧的发明。这是清代长方形的梁上三珠算盘。(屯溪珠算博物馆)摄影 杜泽泉/人民画报(组图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珠算,这一古老又神奇的工具陪伴我们“算”了上千年,无论是日常计算,还是科学研究,甚至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都少不了算盘的身影。这是清代圆算盘,象一个大车轮。(屯溪珠算博物馆)摄影 杜泽泉/人民画报

早在明代珠算书《算法统宗》当中就记载了加减乘除以及开平方、开立方的算法。这是根据文献仿造的古代第一代算盘。白色珠子代表“1”数,黑色珠子代表“5”数。(算具收藏家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世界上最大的算盘(木质625cm*168cm,重1008kg)。(国华珠算博物馆)摄影 金耀文/人民画报

世界上最小的算盘(银制10mm*5mm)。(国华珠算博物馆)摄影 金耀文/人民画报

独具历史意义的近代针线包式行军算盘,行走时只需将布块连同珠子卷起,携带方便。(屯溪珠算博物馆)摄影 杜泽泉/人民画报

饱蕴徽州地方民俗内涵的清代银锁算盘,它的精美图案被日本珠算史研究会用作会徽造型。(屯溪珠算博物馆)摄影 杜泽泉/人民画报

清代水烟筒算盘。(屯溪珠算博物馆)摄影 杜泽泉/人民画报

银戒指算盘,七珠七档(12mm*7mm),上面的算盘珠子比油菜籽还小。这个戒指算盘,说明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细了。(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明代象牙算盘,七珠十一档,背后镌刻着优美的花卉图案,原是贵族们的佩器。(陈宝定收藏)本刊资料图

盲人算盘。(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各类微型算盘。(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可共7人同时使用长4米、7珠200档、1400粒珠的柜台算盘。(原件现存天津博物馆)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美国金质袖珍算盘。(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近年来珠算独特的运算技巧,在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家成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这是1986年拍摄的日本算盘,是一台计算机与珠算合一的计算工具。(陈宝定收藏)摄影 李长捷/人民画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俗话说二一添作五是什么意思(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