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一锅“炒米茶”把脸色和裤腰都救回来了:半月掉三格秤,办公室都来排队要配方
前几天翻相册,看到三个月前那张自拍,愣了好久:整个人像被湿棉被裹着,脸色灰沉、走一步像爬坡。闺蜜喊我逛街,我只想找长椅。回娘家蹭饭时,老妈在厨房里炒着什么,锅里飘出一种像爆米花又像锅巴的香味。我打趣她是不是改行卖零食,她白了我一眼,说这是外婆传下来的家常“炒米茶”,暖胃又顺口。说实话,我本来以为是老人家爱听的那套养生话,喝了才发现,它真把我日常里刮走的那点儿火气和拖沓感给悄悄拉回来了一部分。
第一次端起尝了一口,焦香里带点锅巴味,顺喉而不腻,我便心想既然不花钱,天天来一杯也无妨。做法土得掉渣:用家里平时煮饭的大米,不用洗,直接放冷锅里小火慢慢炒,像炒芝麻那样轻轻翻,别心急。刚开始我也糊过锅,那天差点把厨房当战场,但学会了用最小的火候听锅里那个香味变化,一旦米粒变成淡黄色、香味钻鼻就可以停火放凉。放凉后装在干净的玻璃罐里,盖紧防潮,随时取一小勺开水冲泡,方便到你懒得再跑外卖柜台。
说这些不是夸张,反正我是这么体验到的:坚持喝几天后,午饭后那种像塞了块砖的胀感少了,裤腰松了也不是幻觉,镜子里的脸色也有了变化,几颗下巴上的小痘痘好像安静了。体重的变化我也没有刻意去追,但半个月称重,指针往下一滑,心里那个开心感你能懂。办公室里有人先是好奇,后来干脆把玻璃罐放在茶水间,行政阿姨笑称这是“打工人的续命汤”。我并不把它当灵丹妙药,更多是把它当一种替代:把下午的奶茶和冷饮换成一杯暖暖的炒米茶,整个热量和作息的连锁反应,远比你想象的更容易看到变化。
如果你想试,给你说点踩坑心得,别再像我头几次那样糊锅。用超市里最普通的散装米就行,刻意不把米洗干净可以保留一些米香和米油。锅里不能有水也不能放油,火候一定要小,慢慢等米色慢慢变浅黄,香气先出来就要注意别过火,否则会苦。炒好后摊开晾凉,完全凉透再装瓶,密封防潮,放在阴凉处可以保存很久。喝法也很随意:一小勺用开水冲成茶汤,饭后喝最舒服,夜班或者口味偏甜的可以加一点冰糖,但别把它当甜饮天天猛喝。想要变花样可以丢几颗枸杞补个眼,放几片陈皮化化痰,冬天加片生姜暖身,怕上火的朋友可以一两朵白菊同泡。总之,善用厨房现有材料,比花大价钱买各种保健品要踏实得多。
至于为什么我会觉得有效,可能有几个日常层面的原因在起作用。暖热的饮品本身就更易让人感觉舒适,饭后喝点温热的东西能稍微促进胃部蠕动,替代掉高糖高脂的饮料自然摄入能量会少一些。再说那股熟米香有时能抑制你对甜味的冲动,长期下来你会发现外卖次数少了、夜宵减少了,生活节奏也会跟着改变。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感受和观察,不是科学结论,体质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
话也得说在前头:有明确的胃肠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朋友,别把这当医疗方案,最好先咨询医生。孕妇和小孩子在饮用前也建议先问专业人士。我只是把自家锅里那个小把戏分享出来,给你一个可能的日常替代品和一份邻家味道的慰藉。
我现在几乎每天早上把一小罐带到公司,午饭后冲一杯,别看便宜,心情和气色都跟着缓和。你有没有家里传下来的那种“小锅方子”?或者你试过类似的自制暖饮,感觉有没有改变日常?说说你的故事或者你的改良版,大家互相学一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炒米茶10天瘦5斤的喝法(老妈教我的炒米茶)》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