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小时侯和我有过一样的好奇,为什么一周是七天而不是8天呢、为什么叫做星期日又被我们称为星期天礼拜天呢、为什么一个月最多为31天而不是32天呢?小月30天,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顺便普及一下知识。
星期六后为何是星期日?
两千多年前古代巴比人通过观测月球,得知绕地的四个相位约28天,便分为四等,一等份为7,来作为计时制度。这种制度又传到在宗教信仰中又受上帝7天创世的影响下,创出了一月四周的星期制度。这种制度从古巴比伦传到希腊,又传到罗马,然后随着基督教和文化传播至全球,成为国际通用的时间单位,因此一周固定为7天,星期八自然不存在了。

星期日为何叫星期天、礼拜天呢?
一月四周星期制度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随着罗马基督教传播全球的。基督教认为上帝用6天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这一天被称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或基督教的礼拜日,是信徒前往教堂做礼拜的日子。
清末民初,星期制传入我国,据说耶酥在星期日这天复活,信徒会到教堂礼拜、讼经等仪式,礼拜式成了礼拜天专属用语。又因,我国古代崇拜太阳,周一是起始日,我国天对应日,我国古代有“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说法,对应一周七天。有“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说法,对应一周七天。其中“日曜日”就是星期日,“天”是“日曜”的简化俗称,老百姓为了称呼方便,便将“日曜日”简称为“星期天”,更符合日常口语习惯,星期日又成了星期天、礼拜日口语了。

为何没有32日呢?
天文小常识,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24天(又称回归年),而月球绕地球一周约29.53天(朔望月)。若严格按朔望月计算的话,一年12个月仅354天,与回归年相差11天,长期会导致季节错乱。
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儒略历,在儒略历前的历法是罗马历法,常被称为罗慕路斯历法或旧罗马历。这套历法由传说中的罗马开国君主罗慕路斯创立,最初时只有10个月,全年共355天,与回归年相差十多天,剩余的天数因未被纳入历法而无固定日期,需由祭司临时插入天数。在祭司滥用权力下,虽设置了闰月,与回归年天数接近,但是祭司们经常篡改历法达到延长或缩短官员任期,这样的话进一步加剧了历法的混乱。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已成为庞大帝国,混乱的历法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税收征管和社会秩序,公元46年,罗马凯撤大帝制定了儒略历,规定1、3、5、7、10、12月为大月(31天),4、6、8、9、11月为小月(30天),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全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趣的是凯撒大帝因出生于七月,为了纪念自己功绩,把7月定为大月。后来凯撒的继任者奥古斯都为彰显自己权威,又将自己出生的8月从小月也改为大月。古斯都为了不让一年总天数不变,决定从2月扣1天弥补到8月,使2月变成了平年28天、闰年29天。随后儒略历又传到了全球,成为公认的公历,并沿用至今。这也是每月最多为31天,没有32日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有32日的话,一年就不是平年365天,366天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1月有多少天?(为何一星期是七天而不是八天为何大月是31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