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想(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想(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

苏小雯 2025-09-24 科学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前些天在楼下小区小卖部买包烟,不知怎么就和邻桌大爷聊上了,“那会儿可不是现在,粮票要攒着用,出门都要介绍信!”他一拍大腿,眉毛倒立,语气里有点自豪,也有点委屈。我在网上也常看到,有人把建国初那三十年和后四十年拿大秤杆一称,左边嫌苦、右边夸甜,评论区吵得火花带闪电。可历史不是糖葫芦,不能抠一颗最甜的就说那串全是糖。咱中国人讲究将心比心,你让出身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人和80后从同一个菜单点菜,这事儿搁谁头上都别扭。每次这种场面,我都想插句话:“时代是盘大棋,别光拣自己喜欢的棋子说事儿。”

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拿改革开放后与建国初期做简单对比。

解放初那三十年,说句实在话,艰难程度超乎现在人想象。跟现在设备齐全、物流发达不一样,那时候凿山修路拼的都是手和命。记得我爸小时候讲过,他们工厂刚建,连铁钉都得熔化旧锅回收,进出厂区还要踩在没干透的泥地上。东北鞍钢复产的第一炉铁,全靠工人用手推车一筐筐运砂石,晚上回去脚都肿成馒头。有的老工程师,白天干活,晚上做图纸,困极了就把凉水往脑门上一泼,再接着画。你要是哪天有兴趣,去问问那一代建筑工人,十个人八个腰间盘突出的。有人说起三年自然灾害,那年月不是调侃,是饭碗扣在头上饿肚子的真事。有农村老太太回忆,因为饥荒,每家每户门口都种带刺的蒺藜——馋极了才敢啃一点,嗓子都划破。

可就是在这种日子里,大家窝在一个方向拼,心里想的是“以后中国人能吃饱饭、学会技术”,就算平时省吃俭用,也要攒点钱给娃买支钢笔,上学要走几十里地,就图以后能有一点出息。那时候没人敢轻易说“日子有奔头”,但有一句话在工厂、机关、甚至家长里短都常听见:“苦归苦,只要国家挺住了,咱们再苦也认!”那种集体的咬牙劲儿,搁到2020年全国抗疫,多少还有点影子。

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拿改革开放后与建国初期做简单对比。

说起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家的心气都不一样了。那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劲头,被一句“深圳一夜建奇迹”点燃了。其实七八十年代初,家里头除了收音机和缝纫机,再有个凤凰牌自行车都是混得不错的。可短短几年过去,小家电、录像机,一茬接一茬进门。之前我姨妈当小学老师,工资攒了半年才去上海买了第一台电饭煲,只为省下早上煮米的时间多备几页教案。这种生活点滴的变化,不靠宣传,日子真真切切地走了进来。

而且,不光是物质上“开眼界”,人的思想也活泛起来。八九十年代南下潮,多少家庭分分合合,亲戚朋友凑钱凑路费,只为了赶上城市“打工潮”。一些人在特区扎根下来了,回村炫耀穿帮西裤、带录音随身听,被看作是“见世面”的象征。这些或许比GDP增速还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年我去老家看望舅舅,他的模样和小时候没什么不同,但墙上多了彩电、沙发和一摞摞新书。信息流通了,孩子们进了大学,有的后来还在网上搞起了电商。

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拿改革开放后与建国初期做简单对比。

不过,不能忽略一点,这两个大时代,差的可不仅是经济水平,一头是“求温饱、盼和平”,一头是“敢创新、闯世界”。你让五六十年代工人去办外贸公司,肯定是笑谈,但那会儿没人觉得丢人。反过来,现在的年轻人讲创业梦想、追外企工作,也未见谁嫌人家“吃苦不够”。时代背景变了,人的追求自然也不一样。

说到网上那些喜欢把两个阶段硬碰硬比的人,其实倒也能理解。有人在旧时代吃过亏,难免念念不忘,有人赶上了好年景,就盼着更漂亮的成绩单。但人不能一刀切。你说三十年没经验、没人帮忙,各种“学步摔跤”,怎么能和后四十年“社会路已铺好、机会多”的局面比?我外婆曾经说过:“就像家里打地基,打牢了能住人,后面盖几层那是另一种活法。”

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拿改革开放后与建国初期做简单对比。

我有时想,如果老工人李师傅活到现在,看到马路上飞驰的纯电车、地铁刷脸进站,会作何感想?估计头一句还是那句:“你们真有福。”可要是说起谁的功劳,老一辈人一般不爱多言,他们心里知道:“种树的人未必能乘凉,但要有树,后人才能歇脚。”这句话简单质朴,却是真话。

现在回头看,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有努力过、期盼过,就算认知有限,也自有他们的那份倔劲儿。咱不能把历史拆成一段一段,各自剪拼然后点评一句“哪个更好”。世界变了,人也变了,能公平地理解每一代人的不易,本身就是咱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记。

说到底,我们不能只用手机屏幕里的热搜去理解历史,更要用身边人的故事、亲历者的记忆去体会那些年的“难”和“新”。有些事你不理会,它就在岁月里沉下去;有的人你不记得,该说的感谢就没人再说。其实历史和我们平头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谁都别太轻易用现代的标准给前人打分。

有时候我开玩笑想,要是能有一台对话机,让1955年的工人和2024年刚毕业的小伙子一起聊聊,那该多有意思。想到这里,突然就有些淡淡感慨——每一段拼图,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这连缀起来的曲折与热望,不正是中国人的脉络与根骨吗?至于未来如何,谁又敢拍胸脯说得尽透。走着看吧,谁的故事不还在路上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想(这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行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