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评分标准介绍(文言文翻译高分攻略锁定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四大得分点)

四点评分标准介绍(文言文翻译高分攻略锁定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四大得分点)

延宛白 2025-10-03 理财 5 次浏览 0个评论

“文言文翻译总丢分,明明读懂了大意却拿不到满分”“不知道哪些字词是采分点,翻得天花乱坠却踩空得分点”“遇到特殊句式就懵,译文语序混乱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占分比重高且得分率两极分化。很多考生误以为“翻译只要意思对就行”,却忽略了高考翻译“按点给分”的核心规则。事实上,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高度集中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四大板块,只要精准锁定这些得分点,按规范翻译,就能轻松突破翻译瓶颈。本文结合近5年高考真题,逐一拆解四大得分点的翻译技巧与采分标准,附实战案例与避坑指南,帮你实现“翻译零丢分”的目标。

文言文翻译高分攻略:锁定“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四大得分点

一、得分点1:实词——翻译的“骨架”,字字千金

实词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高考中常考的实词多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四类,占翻译总分的50%左右。能否准确翻译关键实词,直接决定翻译的成败。

1. 一词多义:结合语境定含义:

高考常考实词多为多义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如“兵”在文言文中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多个意思: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中,“兵”结合“收”“聚”的动作,译为“兵器”;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兵”结合“出”的语境,译为“军队”。2023年全国甲卷翻译题“帝善其言,迁兵部尚书”中,“迁”是多义词,结合“兵部尚书”的官职,译为“升任”而非“迁移”,这就是关键得分点。

2. 古今异义:警惕“以今释古”:

古今异义是高频易错点,需牢记“古义≠今义”。如“走”古义为“跑”(“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今义为“行走”;“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为“配偶”。2022年全国乙卷翻译题“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中,“自责”古义为“自我反省”,若译为今义“自己责备自己”则不得分,这正是命题人设置的得分点。

3. 词类活用:明确活用类型,准确转换: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翻译时需将其转换为现代汉语对应的词性。①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军”译为“驻军”;②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活”译为“使……活”;③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美”译为“认为……美”。2021年全国甲卷翻译题“乃遂解衣就之,尽夕而罢”中,“尽夕”为名词作状语,译为“整夜”,这一活用现象就是得分关键。

二、得分点2:虚词——翻译的“血脉”,承上启下

虚词虽无实在意义,但在句中起“语法作用”,高考常考“之、其、以、于、而、乃、为、者、也”等高频虚词,其翻译需结合语法功能与语境。

1. 高频虚词:掌握固定用法:

①“之”:作代词时译为“他/她/它/这/那”(“愿陛下亲之信之”);作助词时,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定语后置标志不译(“马之千里者”);②“以”:作介词时译为“用、把、因为、凭借”(“以赂者丧”译为“因为贿赂而灭亡”);作连词时表因果译为“因为”,表目的译为“来”(“樊哙侧其盾以撞”译为“樊哙侧过盾牌来撞击”);③“于”:作介词时译为“在、向、对、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为“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更青”)。2023年新课标II卷翻译题“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中,“虽”译为“即使”,“况……乎”译为“何况……呢”,这两个虚词的翻译直接对应得分点。

2. 虚词翻译原则:“能译则译,不译则省”:

对有语法意义的虚词要准确翻译,对句末语气词(如“也、矣、焉”)若不影响句意可酌情省略。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者也”表判断,译为“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焉”为句末语气词,可不译。2020年全国I卷翻译题“又谓属吏曰:‘某家有子,素孝悌,愿诸君善遇之’”中,“曰”译为“说”,“之”译为“他”,均为必译得分点。

三、得分点3:特殊句式——翻译的“语序密码”,规范表达

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翻译时需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否则会因“语序混乱”丢分。

1. 判断句:补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判断句多以“……者,……也”“……也”“……者也”为标志,翻译时需补出“是”。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译为“和氏璧是天下人共同传颂的宝物”。2022年某省模拟题翻译题“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中,“非……也”表否定判断,译为“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是”字不可省略。

2. 被动句:补出被动词“被”:

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翻译时需体现被动关系。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译为“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2021年全国乙卷翻译题“帝虽不罪,然亦以此为不直”中,“不罪”为意念被动,译为“没有治罪”,暗含“被治罪”的被动关系,需准确体现。

3. 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

①宾语前置:“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提宾标志,宾语“何陋”前置);②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之”为定语后置标志);③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为“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更青”(“于蓝”为状语后置)。2023年全国甲卷翻译题“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中,“务知大者、远者”为定语后置,译为“致力于了解大的、远的事情”,语序调整是得分关键。

4. 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

文言文常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翻译时需补出。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省略主语“异蛇”;“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宾语“之”;“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省略介词“于”。2020年全国II卷翻译题“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中,“缘舟尾攀堞而上”省略主语“贼”,译为“(贼寇)顺着船尾攀登城墙爬上来”,补出主语才能得分。

四、得分点4:通假字——翻译的“隐形陷阱”,还原本字

通假字是“本字通假字”的借用现象,翻译时需先还原为本字,再翻译本字含义,若直接翻译通假字则不得分。高考常考通假字多为“音近、形近”通假。

1. 常见通假字:牢记对应关系:

如“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也很高兴吗”);“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为“帮助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2022年某省高考题翻译题“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生”通“性”,译为“本性”,若译为“生命”则完全偏离得分点。

2. 通假字判断技巧:结合语境“猜本字”:

若遇到“字词含义不通顺”的情况,可考虑通假字。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惠”若译为“恩惠”则句意不通,结合语境“不惠”应为“不聪明”,故“惠”通“慧”(聪明)。翻译时先写“通××”再译含义,规范表达为“‘惠’通‘慧’,聪明”。

五、实战满分步骤:“四步锁定得分点”翻译法

以2023年新课标I卷翻译题“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为例,演示满分翻译流程:

第一步:找得分点:①实词“患”(担心)、“受赇”(受贿)、“密”(秘密地);②虚词“之”(代词,代指“吏”);③省略句“密使左右试赂之”省略主语“上”。

第二步:逐一翻译得分点:“患”译为“担心”,“受赇”译为“受贿”,“密”译为“秘密地”,“之”译为“他们”(代指官吏),补出主语“皇上”。

第三步:调整语序与补充成分:本句无特殊倒装,直接按现代汉语语序组合:“皇上担心官吏大多受贿,秘密地派身边的人试着贿赂他们。”

第四步:检查通顺度:通读译文,确保语义连贯、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无错别字与语病。

六、避坑指南:文言文翻译的5个“丢分雷区”

①漏译得分点:关键实词、虚词不翻译,如“之”“其”等虚词直接省略;②以今释古:用现代汉语含义翻译古今异义词,如“走”译为“行走”;③语序混乱:特殊句式不调整语序,如定语后置句仍按原文语序翻译;④通假字不还原:直接翻译通假字,如“生”译为“生命”而非“本性”;⑤语义不连贯:得分点翻译正确但整体句意不通,缺乏上下文衔接。

文言文翻译的本质是“用现代汉语准确还原文言句意”,而得分的关键在于“精准锁定并翻译得分点”。只要牢记“实词是骨架、虚词是血脉、句式是语序密码、通假字是隐形陷阱”,每天用1-2个句子练习“四步翻译法”,熟悉得分点规律,就能在高考翻译中实现“零丢分”。记住:文言文翻译不是“自由创作”,而是“按点采分”的规范表达,每一个得分点都藏在字词与语法的细节里,抓住细节,就能抓住满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四点评分标准介绍(文言文翻译高分攻略锁定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四大得分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