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十年后,商丘会变个样儿。
以前去南边那些大地方,得开好久的车,累人。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那个商合杭、京雄商高铁,说是三个钟头就到了。
这路一通,人来人往就方便了。
不光是火车,连天上的飞机也没落下。商丘机场听说也要弄个大点的,以后专门拉货,说是要做成豫东这边的航空货运基地。
还有水路呢?
以前没太注意,现在听说沱浍河也能走大船了,直接能通到长江,再从长江出去,就能到海里了。
这水、陆、空都弄起来,商丘就成了个中转站,豫鲁苏皖这几个地方的东西,都要从这儿过。
怪不得长三角那边的一些厂子愿意往这边搬。
这些厂子都干嘛的?
以前就知道商丘有煤,有化工,地里种庄稼。现在听说花样多了,示范区那边弄什么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还有新能源汽车的零件。
永城还是老本行,煤化工,但是现在搞得更细了,做什么尼龙新材料。
梁园区那边有个冷链物流园,周围几个省的农产品都往那儿送。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绝活儿。
过去县跟县之间,有的富,有的穷,差得远。现在好像联系多了。
永城跟夏邑县一起搞纺织服装,虞城跟柘城一起弄金刚石深加工。梁园区靠着那个“商丘国际陆港”,建成了一个豫东分拨中心。
虞城县的钢卷尺,现在是智能制造了,全世界的订单都能接。
夏邑县的纺织服装,开始搞那个跨境电商,东西直接卖到国外去。
宁陵县的复合肥厉害。
柘城县的金刚石就更不用说了,一直都是强项。
民权县现在有个新名字,“中国冷谷”,他们做的制冷设备都出口了。睢县的鞋厂也变了,都用上智能化的东西了。
这得要不少钱吧?
听说政府弄了个引导基金,专门投给那些新材料、智能装备的厂子。
还给那些小厂子、农村里的人弄了“乡村振兴贷”、“科技贷”,让他们也能借到钱。
中原银行商丘分行还搞了“跨区域供应链融资”,听说吸引了上百亿的外地钱来搞建设。
还跟徐州、菏泽的私募基金一起,弄了个“淮海经济区创新投资联盟”。
这么多新东西,得有懂技术的人才行。
以前商丘的好多大学生,毕业了都往外跑。
现在弄了个“归德英才计划”,给安家费,给科研钱,吸引外面的人才回来。
商丘师范学院,也升级了,叫“河南理工学院”。新建的科教园,就是对着那些新产业的需求来的。
还跟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这些好学校一起建实验室。
听说虞城县的钢卷尺厂,有个“数字孪生工厂”,听着就玄乎。
光有工作也不行,这日子过得咋样?
城里头,那些老小区都装上电梯了。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有新来的人,都有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住。
城中村也改造了。
城市里还搞了海绵城市建设,下大雨也不怕淹了。出门走个十五分钟,啥都有,挺方便。
那看病、上学、养老呢?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新院区用上了,还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搞远程会诊,小地方的卫生院也能连上网看病了。
孩子们上学,有“名师引进计划”,能享受到好老师的教育。
老人养老,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高了。社区里有养老服务中心,白天能去那儿,还有人照顾。企业退休的,养老金也跟着涨。
农村的生活也变了。
地都流转了,搞规模经营,成了“智慧农场”。
宁陵的梨,柘城的辣椒,通过那个“电商+冷链”,直接就送到城里人的饭桌上了。
以前总说城乡差别,现在好像这个距离在慢慢变小。
环境好不好?
搞了个“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工程,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厂子都关了。
现在平原上能看见好多大风车在转,那是风力发电。还有生物质发电,就是把废物变成电。
南水北调的水也用上了,家家户户都通了天然气,冬天取暖也干净了。
有空了,去哪儿玩?
商丘古城现在是5A级景区了。
芒砀山那边是汉文化旅游区。
还弄了个“归德味道”的美食牌子,吸引了不少人来。
现在网上还有个“云上商丘”的平台,人没到,就能先在网上看看黄河故道的风景。
到了景区,还有人工智能导游,给你讲各种故事。
这十年,商丘就像变了个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商丘是不是很穷(有高人预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