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为什么没徐茂公?
1、凌烟阁最后一位功臣是李勣。以下是关于李勣的详细介绍:人物背景: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是《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人物。他先在瓦岗军中任职,后投奔唐朝,被赐姓李氏,成为唐朝的名将。历史地位:李勣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战功赫赫,深得皇帝的器重。
2、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纳谏,而他所重用的魏征正是以直言敢谏著称。魏征曾追随李建成,但最终归附李世民,为他出谋划策。相比之下,徐茂公则是李世民倚重的武将,他在凌烟阁上享有崇高地位,并且得到了李世民赐予的国姓“李”,这是魏征未曾获得的荣耀。
3、徐茂公也就是李勣(jì),原来的名字叫徐世勣,后来赐李姓叫李世勣,又改名叫李勣,而他字懋功,因为隋唐演义的影响,一般人叫他徐茂公,他在瓦岗寨的作用,相当于水浒传里的吴用。但事实上,李勣要比隋唐演义里面的徐茂公厉害多了。
4、历史上并没有徐茂公这个人,他是虚构出来的,历史原型是大唐的开国元勋李勣。以下是关于李勣的详细介绍:原名与赐姓: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由于“懋功”与“茂公”同音,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称作徐茂公。唐高祖李渊为表彰其军功,赐他姓李,称李世勣。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避讳改名为李勣。
5、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四位功臣先后离世,其中最后一位堪称是唐朝的名将,也是影响唐朝命运的关键人物,他帮助武则天成为皇后,可是到了后来,武则天却诛杀其满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凌烟阁最后一位功臣就是名将李勣!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人物。
徐茂公为何在凌烟阁功臣榜单中,排名垫底,有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_百度...
综上所述,徐茂公在凌烟阁功臣榜单中排名垫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玄武门事变中的中立态度、阴狠毒辣的性格以及深沉的城府与疏离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从而在排名时未能获得更高的位置。
信任度不高 李世民对徐茂公的信任度一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徐茂公在隋朝末期曾几次易主,这种行为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疑虑。此外,在唐朝开国后,徐茂公也没有再立下什么太大的功劳,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因此,在凌烟阁排名时,李世民自然会将他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徐茂公是最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在隋朝末期就曾经几次易主,李世民原本就对他并没有多加信任,加之自从唐朝开国以后,徐茂公再没有立什么太大的功劳,玄武门之变原本是个好机会,可是他却放弃了。
凌烟阁为什么没徐茂公
综上所述,徐茂公在凌烟阁功臣榜单中排名垫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玄武门事变中的中立态度、阴狠毒辣的性格以及深沉的城府与疏离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从而在排名时未能获得更高的位置。
凌烟阁没有徐茂公是因为历史并没有徐茂公这个人,他的历史原型是李勣。徐茂公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李勣,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信任度不高 李世民对徐茂公的信任度一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徐茂公在隋朝末期曾几次易主,这种行为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疑虑。此外,在唐朝开国后,徐茂公也没有再立下什么太大的功劳,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因此,在凌烟阁排名时,李世民自然会将他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徐茂公,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功)。后改名李勣。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罗成字公然。
罗成也曾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勋,为何凌烟阁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由于只有“天下统一之功”,不符合入选凌烟阁标准的罗成自然无法成为凌烟阁功臣,也算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因此,罗成未能被纳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或许是因为历史文献并未对其有详细的记载,或者是因为他主要活跃在民间传说中,未能被当时的文人墨客充分记录下来。这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的差异,以及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区别。
罗艺在贞观元年起兵造反,被李世民处决,其家族也被诛灭。因此,即便罗成是真实人物,由于其家族的历史问题,也不太可能被列入凌烟阁。综上所述,唐朝凌烟阁24功臣均为历史上真实存在且有卓越贡献的人物,而罗成作为虚构人物,自然无法被列入其中。
历史记载上并无罗成此人,民间所谓罗成者,当为历史上的罗士信。徐茂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罗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凌烟阁功臣?
1、不过,虽说罗成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是罗成在历史上还是有原型的,而很多学者则是认为罗成应该就是历史上的罗士信。罗士信是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并且在少年时期就成名,而且武功也很高,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不过当时的罗士信却并没有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2、因为历史上没有罗成这个人。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罗成的原型罗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归顺,更重要的是,在三年后622年就去世了,仅仅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绩让他位列二十四功臣。
3、熟悉隋唐英雄的人,都知道罗士信(罗成)是万中无一的将才,不亚于秦叔宝。可惜罗士信去世的太早,因此无缘入围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罗士信战死还与唐太宗有关。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十五日,唐太宗还是秦王,他奉唐高祖之命,率兵讨伐刘黑闼。
4、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胯下闪电白龙驹、手中五钩神飞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5、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时常前往怀旧。
大名鼎鼎的徐茂公,为何在凌烟阁24功臣中倒数第二?
排名当然有亲疏远近的 俆绩战功显赫。但其实没有秦叔宝程知节受李二信任。程,秦都是李二的亲卫将领。瓦岗寨投靠李二,是不得已为之。李世明对瓦岗将领并非同样亲信的,是有亲疏远近的。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同样凌烟阁的24功臣自然也是有一定根据来排的,根据功劳,作用,地位等来排序的,而不是按照我们的熟悉程度来排的。排在秦琼前面的就是徐茂公。排在第一位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就是李世民最爱的妻子长孙皇后的兄弟。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并不是普通的亲戚或者君臣关系,他们更多的像亲密的战友。
在山东,“二哥”是个尊称,因为文秦琼一生经历传奇,战功赫赫,所以称为二哥。民国时期的评书《大隋唐》(《兴唐传》)里说,隋炀帝大业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魏徵、秦琼等共计46人歃血为盟,义结金兰,史称“贾家楼四十六友”。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罗成和徐茂公为什么没入凌烟阁》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