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道静逸 2025-10-25 手机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孔子说,“吾十五岁能志于学道德。三十岁能建立有为之德。四十岁能做到不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耳顺。七十岁能从心所欲,不超越法度。”

而(néng):通能。逾矩(yú jǔ):超越法度。

注意,如下要点,需要明白。

要点一。“吾十五岁能志于学道德”。

古人,大致而言,十五岁之前学习六艺之类,称之为小学。十五岁开始学习道德,称之为大学。周代便已经开始如此划分了。

要点二。“三十而立”。

是说,三十岁,能建立有为之德。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以有为之德得有,胜过以法得有,更胜过以刀兵得有。确立德治观念,这才是人生正确方向。

要点三。“四十而不惑”。

是说,四十岁不再被诸“有”迷惑,开始践行无为法,以无为得无。从此开始积累无为之德,并开启了出世修心的闸门。可见,四十岁,从入世生活的有为法上进到了出世修行的无为法。

要点四。“五十而知天命”。

是说,五十岁能做到知天知命了。

知天,即实证到无,无即天。

知命,此即从人、地、天三才追溯到发出命令的主人——浑心。浑心即恒道。修行值此境界,已然悟道。

真悟道了,便摆脱了肉身窠臼,便明白宇宙万物皆是我身;便明白一切我身皆是吾心。

知天知命,这是修行实证境界,绝非口头功夫。

要点五。“六十而耳顺”

真的悟道了,如果执着圣境界,便是邪道。不执着圣境界,返身入世积极生活。如此行持,做到了为无为玄德,才堪称大圣人行持。

何谓耳顺?孔子,口能宣说道德,如今又能做到什么声音、说辞都能接受;如此说来,孔子之心堪称王者。做到了一心无染,又不堕两端,此即得中庸之道,得长生久视之道;当然是得大圣成就了。孔子于此只说耳顺,不说得大圣成就,不仅是自谦,更明白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假象;得亦无得,说亦无说】。

要点六。“七十岁能从心所欲,不超越法度”。

得大圣成就的孔子,七十岁已经能从心所欲了。悟道者,明白这说的是什么。不悟道,只能是望文生义了。

何谓“不超越法度”?是说,无论如何从心所欲,也不超越因果规则。譬如,入世生活,一定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因果,就是法度。出世修行,一定是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这就是因果,就是法度。不悟道者,不自觉地遵循这些因果法度;悟道者则自觉遵循这些因果法度。

悟道者,明白因果法度是假象,此即不堕执有一端;明白是假象还做到不违背因果规则而行,此即不堕执无一端。一心恒定,不堕两端,这才是得中庸的大圣人,真君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