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有什么诗句(十月金秋五首诗词)

秋意浓有什么诗句(十月金秋五首诗词)

洪恬美 2025-10-07 手机 7 次浏览 0个评论

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悄悄把草木染出浅黄;

十月的霜一落,天地就换了模样 —— 枫叶从橙红漫到深红,银杏把枝头缀满金箔,柿子像小灯笼挂在檐下,连空气里都飘着熟果的甜香。

这秋,是慢慢浸出来的浓,是轻轻铺开来的美,而藏在诗词里的秋,更藏着中国人最深的家国与柔情。

十月金秋:五首诗词,万里山河秋意浓,千年岁月赤诚魂

01

《沁园春・长沙》

—— 近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总爱在十月的秋阳里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仿佛一闭眼,就能看见湘江边那道挺拔的身影。

寒秋时节,伟人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水浩浩荡荡向北流去,目光所及,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的壮阔 —— 每一座山都被秋霜染透,层层叠叠的树林像燃着的火;

脚下的湘江碧得透亮,无数船只在水面上竞逐,连风里都带着蓬勃的劲儿。

抬头是 “鹰击长空”,雄鹰展开翅膀在蓝天里搏击,每一次振翅都带着冲破云霄的勇气;

低头是 “鱼翔浅底”,鱼儿在清澈的江水里自在游弋,尾鳍划过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

这天地间的万物,都在秋光里尽情生长,尽情舒展,难怪伟人会对着寥廓的山河发问:“谁主沉浮?” 答案藏在 “恰同学少年” 的回忆里。

想起当年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长沙求学,那时的他们风华正茂,眼里有光,心里有火,带着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的豪情,指点着江山,书写着理想,把那些功名利禄看得比尘土还轻。

还记得吗?曾经一起到湘江中流击水,浪花溅起,连飞驰的船只都被阻挡。

如今再读这首词,依旧能感受到那份滚烫的初心。

十月的中国,街头飘着中国红,山河铺着锦绣色,这盛世,如先辈所愿;

而我们,正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以少年意气,护家国安康。

十月金秋:五首诗词,万里山河秋意浓,千年岁月赤诚魂

02

《宿洞霄宫》

—— 宋・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林逋的《宿洞霄宫》,是秋日里的一剂清凉散。

这个 “梅妻鹤子” 的隐士,把秋山写得像世外桃源,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诗句,走进那片清净天地。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秋山的美,是走不完的;

秋日的思绪,是没有边界的,一踏入这片山,心就跟着静了下来。

沿着山涧往前走,能看见 “碧涧流红叶”,碧绿的溪水潺潺流淌,几片红叶顺着水流轻轻漂荡,像一个个小小的灯笼,照亮了溪水的心事;

抬头望,是 “青林点白云”,苍翠的树林间,几朵白云悠悠飘荡,时而停在枝头,时而掠过山顶,给青林添了几分灵动。

日暮时分,风渐渐凉了,“凉阴一鸟下”,一只鸟雀从云端落下,停在树枝上,抖了抖翅膀,惊起了几只正在栖息的秋蝉。

夕阳把蝉的影子拉得很长,它们扑棱着翅膀,四处飞散,蝉鸣声在山谷里回荡,反而更显幽静。

夜里,下起了小雨,“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雨水打在芭蕉叶上,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像一首温柔的小夜曲。

林逋躺在洞霄宫的客房里,听着雨声,心里满是安然,忍不住想:这样美的秋夜,这样动听的雨声,还有谁和我一样,枕着芭蕉雨入眠呢? 十月的秋,不妨也找一处山林,走一走,看一看,让红叶白云拂去心头的浮躁,让芭蕉雨声安抚忙碌的灵魂,感受这份 “白云红叶两悠悠” 的闲趣。

十月金秋:五首诗词,万里山河秋意浓,千年岁月赤诚魂

03

《秋词二首・其二》

——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写秋,总带着一份与众不同的通透,“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经过一夜秋霜的洗礼,山更明了,水更净了,像被擦拭过的镜子,透着清亮;

山林里的树,有的红得浓烈,有的黄得淡雅,深红与浅黄错落分布,不拥挤,不杂乱,美得刚刚好。

忍不住想登上高楼,感受这秋日的清爽。“试上高楼清入骨”,站在高楼上,秋风迎面吹来,带着一丝凉意,从皮肤渗入骨子里,让人瞬间清醒。

这份清,不是刺骨的寒,而是沁人心脾的爽,让人忍不住感叹:“岂如春色嗾人狂”。

春天的美太张扬,繁花似锦,蜂飞蝶舞,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跟着热闹,跟着轻狂;

而秋天的美,是内敛的,是沉静的,像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不说话,却自有风骨。

就像晏殊说的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也像郭熙笔下 “秋山明净而如妆”,这秋,是 “略施粉黛” 的美,不刻意,却让人过目难忘。

十月的秋,不妨多登几次高楼,让秋风吹走心里的杂念,让秋光照亮心里的迷茫,在这份通透里,读懂生活的本质 —— 平淡,才是最长久的美好。

十月金秋:五首诗词,万里山河秋意浓,千年岁月赤诚魂

04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李益的《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没有宏大的意境,却满是人间烟火气,读来让人心里暖暖的。

那天,李益去安国寺的红楼院拜访僧友广宣,满心期待地赶去,却发现朋友不在,本是有些失落的,可一抬头,就被院里的秋景留住了脚步。

“柿叶翻红霜景秋”,经霜后的柿叶,红得耀眼,红得热烈,像一团团小火苗,在枝头燃烧,把整个秋天都点燃了;

“碧天如水倚红楼”,碧蓝的天空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红楼靠着蓝天,红与蓝相映,美得像一幅画。

院里的竹子长得很茂盛,“隔窗爱竹无人问”,李益隔着窗户,看着那些翠绿的竹子,随风轻轻摇曳,心里满是喜爱,可朋友不在,没人陪他一起赏竹,难免有些遗憾。

但他没有转身离开,反而生出一个可爱的念头:“遣向邻房觅户钩”,去邻居家借个门闩,打开门,好好看看这竹,好好赏赏这秋。

这份 “不见外” 的自在,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让整个秋都变得温暖起来。

十月的秋,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柿子红了,橘子甜了,不妨摘一颗熟果,尝一口甜意,把这份烟火气装进心里,日子也会变得甜甜的。

十月金秋:五首诗词,万里山河秋意浓,千年岁月赤诚魂

05

《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是秋日里的一抹乡愁,读来让人鼻尖发酸。

那时,他驻守西北边塞,看着眼前的秋景,忍不住想起了江南的故乡。“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天空是碧蓝的,大地是金黄的,无边无际的秋色连着江上的水波,水波上笼罩着一层翠绿的寒烟,这景色,和故乡的秋太像了,却又不是故乡的秋。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夕阳把山的影子映在水里,天空与水面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只有那些芳草,不管人的思念,自顾自地生长,一直延伸到斜阳的外面,仿佛要把思念也带到远方。

“黯乡魂,追旅思”,乡愁像一团雾,笼罩着心头,让人黯然神伤;旅途的思绪,像一根线,牵着过去,让人无法释怀。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在梦里回到故乡,才能暂时忘记思念的苦;“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爬上高楼,却不敢独自登高远望,怕看到故乡的方向,更怕思念泛滥成灾。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端起酒杯,想借酒消愁,可酒一入喉,反而更添惆怅,眼泪忍不住落下来,那是思念的泪,是乡愁的泪。

后来王实甫写《西厢记》,也化用了 “碧云天,黄花地”,把这份乡愁酿成了离人的泪。

十月秋深,思念更浓。

如果你也在外打拼,不妨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

如果有空,就回家看看,尝尝妈妈做的家常菜,那份牵挂,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最后,再次祝福:

十月的祖国,四海归心,千秋万岁;

十月的你我,山河同庆,共赴新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秋意浓有什么诗句(十月金秋五首诗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