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
2、 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哲学的核心之一,是好奇。而满足好奇的过程,就是思考与辩证。
3、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保持好奇心与思考,也就是保持生命力。当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人就开始行尸走肉了,无意识地活着。
4、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她也没有一点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我们不能选择怎样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生活,怎样老去。
5、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使得他们分散。
爱因斯坦:爱是一切能量的源泉,是一种统领所有宇宙现象的生命力。
6、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做人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7、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奇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卡尔.萨根: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8、为什么人们长大后就不再玩耍了呢?
愿你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9、“迷信”,多么奇怪的一个名词。如果你信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这叫这就叫“信仰”,但如果你相信占星术或十三号星期五不吉利,就是迷信!许有权利说别人相信的东西就是“迷信”呢?
教育是让你对曾经深信不疑的问题不再深信不疑,并且平和地拥抱那些不同与差别。
10、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这是多么悲哀的事!
你越是未曾好好地活过,你对死亡的焦虑就会越严重。
11、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蔡澜:在这么短短的几十年里面,把人生看成好的,不要看成坏的。尽量地学习,尽量地尽力,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
12、伦理学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叫做“黄金律”,亦即互惠原则:你想别人怎么待你,你就要怎么待人。
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你。
13、她明白人们总是想为大自然的变迁寻求解释。这就是他们何以在科学还没产生之前会编造出那些神话故事的原因。
人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人类的任务是意识到从无意识中涌现出来的内容。
14、如果我自己对马或宝石有兴趣,我也不能期望别人都和我一样。如果我看电视体育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须忍受有些人认为体育节目很无聊的事实。
要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不指控,不抱怨,接受或者远离。
15、她生平第一次觉得无论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是一些芝麻琐事罢了。世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有待解答,这些事比学校所上的任何科目都更重要。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16、我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早期的哲学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们问了什么问题,寻求何种答案等等。
非专业人士学哲学的目的应该是为自己的生活解答,学习他们的提问方向,思考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更容易走向自己。
17、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任何一门科学,只要关于它的知识一旦可以确定,这门科学便不再称为哲学。而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
18、……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19、人活在这个星球上是为了替每一样东西取名字。
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20、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全好或者完全坏的。善恶乃是人类历史中不时交织在一起的两股线。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苏菲的世界好词好句(苏菲的世界20句经典语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