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3日电(记者李云平)金秋九月,内蒙古河套大地丰收在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章嘉庙村“85后”新农人赵魁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在赵魁家的玉米地里,一株株2米多高的玉米秆茂密挺立,一个个20多厘米长的玉米棒颗粒饱满。赵魁一边掰开玉米棒查看长势,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我把200亩地全部按照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种植,预计每亩产600斤小麦、1400斤到1600斤玉米,综合收益比单种小麦或者玉米增加5%以上,实现一地两种、一亩多收。”
说起现代化种植,赵魁一点也不含糊。他说:“我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小麦套种玉米作业,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滴灌小麦。跟过去单种小麦或玉米相比,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的交替滴灌可实现亩均节水220立方米、节肥20%左右,达到省水、省肥、省时、省工、增收的效果。”
据赵魁介绍,他在2003年中专毕业后进入一家牧场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当时对种地没有太大兴趣。随着年龄增长,浓烈的思乡情让他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2022年,他回到家乡,在村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00亩土地,走上规模化种植道路。他说:“当时,我是一个一窍不通的种地‘门外汉’,毫无种植技术与经验。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上网课,参加培训,请教专家,我就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逐步学会种地,学会利用科技种地。”
“现在,我们种粮有补贴,买农机也有补贴,还配套农业保险,种地风险降低了很多。”积累了几年种地经验后,赵魁切身感受到农业政策的红利。他说:“为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成本,2024年我花1.3万购买一套北斗导航系统,其中政府补贴6000元。这么大的补贴力度提高了我们利用现代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我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种地,可以使每亩地出苗率提高10%、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产15%以上。”
拥有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是我国优质中强筋小麦主产地。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原因,巴彦淖尔市生产的小麦面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等优点。为提升农业附加值,赵魁于2024年新建面粉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他说:“河套小麦麦香浓郁,加工出来的面粉保留了原有味道和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同时,我们在加工面粉过程中产生的麸皮因富含高蛋白,成为当地养殖户争相收购的优质饲料。”
如今,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赵魁拓宽面粉销路,与周边企业签订订单,年供应面粉近260吨,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俏”。
赵魁说:“下一步,我计划再流转600亩土地,稳步扩大小麦种植、加工、销售规模,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周边农户增收。”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梦到种地是什么意思(一位85后新农人的兴农梦从爱种田到慧种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