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去看看卷丹百合开了没
结果意外地又发现了她~
射干,又名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为鸢尾科射干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茎高1~1.5米,实心。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花瓣6,2轮排列,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长2.5~3厘米,直径1.5~2.5厘米,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米处也可生长。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分布中心在非洲南部及美洲热带。中国多地出产。
药 用 价 值
射干,中药名。以干燥根茎入药。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黄色或黄褐色;须根多数,带黄色。茎实心。性味苦,性寒。归肺经。
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邰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现多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3.《本草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矣。”
园 林 价 值
花形飘逸,有趣味性,适用于做花径。
植物品种的众多和繁茂也说明了栖霞山生态环境的优良,同时,中草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请大家在观赏的同时,请勿采摘!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科普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疮痈怎么读(栖霞山·植物百科射干这两个字到底怎么念显得比较有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