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基金(也称公共维修基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为了维护住宅小区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而预先缴纳的资金,专门用于这些区域和设施在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下面我来为你详细解释一下。
维修基金是什么
维修基金是指住宅物业的业主为了本物业区域内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事项而缴纳一定标准的钱款至专项帐户,并授权业主委员会统一管理和使用的基金。其所有权归全体业主,但单个业主不得提取自己所有的部分。维修基金随房屋存在而存在、灭失而灭失,不因具体业主的变更而变化。
维修基金的缴纳
缴纳时间:
业主一般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专户。可以选择自行存入或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交,开发商需在收到款项后30日内存入专户。
缴纳标准:
维修基金的缴纳标准因地区、房屋类型(多层/高层、有无电梯)而异,主要有两种计算方式:
请注意: 以上为一般性标准,具体执行标准请务必咨询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因为各地政策会有差异。
维修基金的使用
使用范围:
维修基金主要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具体包括:
共用部位: 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设备: 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不能使用维修基金的情况包括:
保修期内的维修。
应由专业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负责维修的。
人为损坏导致的修复费用(应由责任人承担)。
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应由物业公司承担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
业主户内的专有部分出现问题。
使用条件:
使用维修基金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专项维修资金已足额归集到位。
维修项目属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且已过保修期。
需要获得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俗称“双三分之二”同意)。
使用流程:
一般流程如下,但具体步骤可能因地区规定有所不同:
提出申请与制定方案: 由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相关业主提出使用建议,并制定维修、更新和改造方案(包括维修范围、内容、预算等)。
业主表决与公示: 使用方案需经“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表决通过,并在小区内进行公示(通常不少于5-7天),征求业主意见。
申请报批: 向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列支维修基金,并报备相关材料。
审核与勘察: 主管部门进行材料审核,并可能组织现场勘察。
组织施工与验收: 申请人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需由业主代表、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资金划拨: 验收合格且资料齐全后,向主管部门申请资金划转。主管部门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维修资金划转至维修单位。
紧急情况:
对于突发性紧急情况(如屋面漏水、电梯停运、消防设施故障等),为避免安全隐患,通常有应急维修程序,可先进行抢修,后再补办相关申请手续。
维修基金的管理
维修基金由物业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监督设立,通常在银行设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维修基金通常划归业委会管理。维修基金的收支情况需定期公布和审计,接受业主和监督部门的监督。
重要提醒
维修基金随房不随人: 房屋转让时,账户内的维修基金余额会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给新业主,原业主不得要求返还。
余额不足需续筹: 当维修基金余额不足首期应交纳额的30%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通知业主续筹。一般需经业主大会决定,可按原标准或新标准重新分摊。
与物业费的区别: 维修基金用于重大维修、更新和改造;而物业费包含的则是公共部位和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两者用途不同。
维修基金好比是保障房屋“养老金”的重要制度,了解其相关知识,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社区的公共设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在保修期内修理需要收钱吗(维修基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