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千百种,藏梗数万个
你还记得当年藏在课文里的梗吗?
让我们先看张图片找找感觉吧!
看到可爱的小明有没有找到“当年的感觉”
快来和小语一起来回忆一波吧!
不宜细思篇
01
爱迪生救妈妈
爱迪生的妈妈因为阑尾炎发作住院急需手术,但医院灯光昏暗无法进行手术。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方法,使得手术正常进行,妈妈也获救了。
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他7岁时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
那么请问,医生为什么要告诉爱迪生一家他妈妈得的是阑尾炎呢?
02
铁杵磨成针
“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做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岩。”
犹记得当年看到这篇课文十分感动。既感动于老妇人的毅力,又感动于李白的觉悟之高。
但是现在再仔细想想。老妇人当时为什么不直接买一根针呢?如果钱不够的话,用这个时间去钓鱼也够跟人家换十根针了,或者把铁杵卖了也可行啊。
当然,抛开其他的不讲,老妇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03
我该怎么吃
机智的你有想过答案是先吃鸡,再吃玉米吗?
用生物老师的话讲:先吃鸡再吃玉米,你会获得鸡和玉米的能量。如果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那么你最后获得的能量是“鸡的能量+玉米的能量-鸡消耗的能量”。
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那章哦。
插图里的秘密篇
杜甫的样子
杜甫出名有两大原因:一是他的诗,二是他的涂鸦。
课本上杜甫的插画出自于现代水墨人物画名匠蒋兆和。当年蒋老创作此图时无据可考,无奈之下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这幅《杜甫图》。
因此在此画的右侧蒋老提笔写下: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千载岂知逢新世,万民欢唱大同时。
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
伟大的涂鸦家篇
在涂鸦圈有三大扛把子:杜甫,关汉卿,鲁迅。
正是因为这些涂鸦,我们可以看到急着送快递的关汉卿,比如这样:
我们可以欣赏到杜甫的万种风情,比如这样:
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全身相,像这样:
不得不佩服那些年我们才华洋溢的时刻,带着饱满的热情与独特的才华,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艺术作品”。
经典语录篇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
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背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当然啦,还有一种经典语录叫做鲁迅说
看完了这些梗
在大笑之余不禁怀念起了年少的日子
在那些奋斗的时光里
课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
还有无尽的乐趣
带着这些知识与回忆
我们走上了新的旅途
你有什么回忆想与我们分享吗
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庭有枇杷树什么梗(那些年课本中的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