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通道刚开4天,后台全是问选岗的——有人盯着中央部委岗愁,说135分都没底气;有人报了三不限岗,又怕竞争比破1:1000。其实真不用死磕高分,2025年国考就有7类岗位120分左右就进面了,只是很多人没摸清门道,选岗时避开3个坑,上岸概率能翻一倍。
上周末帮表弟看岗位,他学财会的,一门心思盯着省会城市税务局,说离家近待遇好。我翻出2025年的进面数据给他看:去年某省会税务局财会岗招2人,报名1200多人,竞争比600:1,进面线138分;而隔壁省偏远县税务局同专业岗,招3人报名才36人,121分就进面了。表弟愣了半天:“原来还有这么好考的岗?我还以为财会岗都得考130以上。”
先把这7类“低竞争岗”讲透,不是随便找个冷门岗就行,得符合“限制清晰、需求真实、报考人少”三个特点,去年的实际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一类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岗,比如新疆、青海、西藏的县乡税务所、市场监管所。这些岗不是没人报,而是很多人怕“条件苦”主动放弃。但现在基层条件早不一样了——乡镇单位基本都有职工宿舍、食堂,每月还有2000-3000元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比同级别市区岗位工资还高一截 。2025年新疆某县税务所招3人,报名才32人,119分就进面了;而且这类岗有5年服务期,期满后能参加遴选考回市区,相当于“先上岸再择路”。
第二类是**“专业+资格证”双限岗**,比如法律岗要“法考A证”、财会岗要“CPA”。去年某省银保监局法律岗,因为要求“法律硕士+法考A证”,招2人只报了18人,进面线123分;而不要求证书的同类岗,进面线直接飙到139分。这类岗的核心是“证书筛人”——有证的考生本就少,竞争自然降档次,而且考上后工作和专业对口,不用从零学业务,上手特别快。
第三类是**“应届生+基层项目”专属岗**,比如仅限“应届毕业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经历”。2025年某省发改委综合岗,就因加了这个限制,招3人报名才27人,122分进面;而只限定应届生的岗,竞争比1:150,进面线136分。这类岗是“双重筛选”——应届生里有基层项目经历的人不多,直接排除了大部分对手,而且政策对这类人员有倾斜,晋升时会优先考虑。
第四类是公检法特殊执法岗,比如监狱狱警、戒毒所民警。这些岗因“工作性质特殊”,很多人望而却步,2025年某省监狱管理局招10人,报名才98人,118分就进面。但实际待遇不低:除基本工资,还有警衔津贴、加班补助,每月比普通公务员多2000-3000元 ;而且考试加考“公安专业科目”,不少人怕考不过直接放弃,反而给有准备的人留了机会。
第五类是冷门专业专属岗,比如招“考古学、农学、博物馆学”的岗。去年某省文物局考古岗,招1人只报了12人,119分进面;而招“汉语言、工商管理”的热门专业岗,竞争比普遍1:300以上。这类岗靠“专业限制”筛人——冷门专业考生少,甚至有些岗因报名人数不足,还会适当降低分数线,比如2025年某省农业农村厅农学岗,进面线比同单位其他岗低了16分。
第六类是限定“男性”的体力型岗,比如基层执法、野外巡查岗。这类岗因“需加班、常出差”,一般只招男性,2025年某省交通运输局执法岗,招5人报名才45人,120分就进面;而不限性别的岗,进面线133分。男性考生选这类岗,能避开大部分女性对手,上岸概率直接翻倍。
第七类是中央垂直单位基层岗,比如海关隶属关、海事局基层执法点。这些岗挂着“中央单位”名头,实际在市县工作,很多人以为“难考”,其实竞争比部委机关小太多。2025年某海关隶属关监管岗,招3人报名才36人,124分进面;而海关总署机关岗,进面线高达146分,还得是研究生学历才能报。
但选岗时千万别踩这3个坑,不然考上了也后悔。
第一个坑是**“只看分数低,不查岗位实情”**。我朋友去年考118分考上边疆森林公安,结果工作地点在深山里,每周只能回家一次,还得24小时值班,不到半年就想辞职,可5年服务期没满,走不了也考不了遴选,只能硬扛。选岗时一定要仔细看“岗位简介”,重点关注工作地点、职责和服务期要求,别光冲分数低就盲目报名。
第二个坑是**“专业不对口就乱报三不限”**。很多人觉得自己专业冷门,只能报三不限,其实根本没必要。比如学“历史学”的,能报文物局、档案馆;学“生物工程”的,能报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这些岗竞争比三不限小多了。更关键的是选专业包时要讲技巧,比如会计学专业,要选包含财政学、统计学等分数偏低专业的岗位,避开工商管理类等“高分专业”扎堆的岗位,去年有个学“海洋生物学”的考生,靠这招选到海事局专属岗,121分就上岸了。
第三个坑是**“忽略隐性限制吃大亏”**。有些岗没明说,但藏着隐性要求:比如“经常加班、适合男性”,已婚有孩子的考上后很难兼顾家庭;还有些岗看似没提户籍,实则倾向本地考生,外地考生就算笔试过了,政审也可能受影响。报名前一定要打招考单位的咨询电话,把限制条件问清楚,别浪费报名机会。
现在大家最纠结的,可能是“符合多个岗的条件,该怎么选”。其实可以按“竞争比>工作适配度>发展前景”的顺序来:先选竞争比最低的,确保能进面;再看工作内容、地点能不能接受,别考上了又后悔;最后考虑发展,比如有没有遴选机会、晋升空间大不大。
但疑问也摆在这儿:2025年国考最热门岗位竞争比都破万了 ,今年这些低竞争岗的分数会不会跟着涨?比如去年120分能进面,今年会不会涨到125分?艰苦边远地区的5年服务期,真的一点中途调走的机会都没有吗?还有限定证书的岗,要是进面了但证书还没下来,政审能通过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1至5类艰苦地区有哪些(国考想上岸别硬卷7类岗竞争小)》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