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中外的意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名扬中外的意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鲁和怡 2025-10-02 硬件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课 题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统编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

重难点

1.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久远,学生对《清明上河图》了解甚少,可以鼓励学生课前上网搜集资料,一方面为上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抓住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激趣导入。

本文的课题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

“名扬中外”的画是哪幅画?作者是谁?

为什么这幅画会“名扬中外”?

2.“名扬中外”意思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形容名声很大。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清明上河图》,它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

3.资料链接。

(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此画为绢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2)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4.明确任务。

默读课文导语,思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明确:

任务一:默读课文, 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任务二: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任务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学提示:

(1)先听读课文,然后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清明上河图》名画资料卡。

2.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3.字词检测。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注意红色字体的读音。现在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重点提示:“择”是平舌音,“乘”在词语中读“shèng”,翘舌音。

(2)识字技巧:

贝+反=贩(商贩)

马+户=驴(毛驴)

(3)学习多音字“乘、笼”。

(1)“一乘轿子”中的“乘”读“shèng”,在词语中是量词,可理解为“一顶轿子”。 乘,古代称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为一乘。形容一个国家兵力强大,可以说“千乘之国”。“乘”还有一个读音“chéng”,可以组词“乘法、乘坐、乘车”。

(2)“马笼头”中的“笼”读“lóng”,指套在马嘴部的马具。 还可以组词“鸡笼、鸟笼”。 “笼”还有一个读音“lǒng”,意思像笼似的罩在上面,如“笼罩”。

笼(lǒng)罩小山村的雾气散了,爷爷拎着鸟笼(lóng)去散步了。

(4)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吗?

(景象)繁盛活跃。(繁荣)

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保存)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

形状、样子各不相同。(形态各异)

闲适自得。(悠闲)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画资料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三:抓关键句,了解名画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画面内容:

四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推选发言员一名,其他三位同学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然段,看看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发言员汇总后代表小组发言。

2.汇报交流。

3.交流要点。

(1)第二自然:

这段话是围绕“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这个意思来写的,先概括画上人物很多,然后用“有……有……有……有……有……有……有……”的排比句式,举例各行各业的人物,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行业的人物没有一一说明,所以用“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来进行总结。

这一段表现了画面“人物众多,行业各异”的特点。

(2)第三自然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这段话就是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街市的热闹:一是写街上的店铺多;二是写街上的人物形态多。最后写人物小却很清晰,让我们体会到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这一段表现了画面“街市热闹非凡”的特点。

(3)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围绕“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这个意思来写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及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动词“拽、回过头”等,描写了桥北头的一场意外事故,把本来静止的画面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这一段表现了画面“场景传神”的特点。

4.总结: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画面内容,突出了画作人物众多、街市热闹、场景传神的特点。

5.想一想,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被称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明确:一是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通过此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情况,为研究北宋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二是画家为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画面精美,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学习任务三:变换角色,介绍名画

1.小组合作:《清明上河图》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假如我们是博物院的讲解员,该如何向世人介绍这幅稀世珍宝,引起大家的共鸣呢?

提示:(1)抓住要点,条理清晰。

(2)介绍清楚《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

(如作者、作画时间、内容、艺术价值等。)

(3)结合图片突出画作的特点。

2.四人为一小组,轮流当小讲解员。组内互相评价。

评价标准:是否抓住要点;

是否介绍清楚;

是否自信大方。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后作业

1. 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名扬中外的意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