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63岁了,他可是面食的忠实粉丝,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面食,这习惯都坚持大半辈子了。
去年体检时,张大爷被查出了高血脂、轻度脂肪肝,腰围也从两年前的2尺4涨到了2尺7。
而今年春节后的一次常规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心电图出现了异常,进一步检查提示冠状动脉已经有轻度狭窄。
医生仔细询问了张大爷的饮食习惯后,建议他调整主食结构,张大爷当时就懵了,心里琢磨着:“吃了一辈子面条,咋就有问题了呢?”
再瞅瞅邻居李大妈,平时以米饭为主,身材保持得很好,各项指标也比较正常。
这让张大爷开始思考:吃米和吃面,到底哪个更健康?哪个更容易导致肥胖、血糖升高和心血管疾病?
01、吃米VS吃面,健康差异究竟有多大?1.吃米VS吃面,哪个更容易得心血管病?2025年5月《营养前沿》期刊研究显示,与喜欢吃大米的人相比,以面食为主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40.8%。
研究追踪了超过10万名50-75岁中老年人,发现面食组的心梗发生率为每千人年3.2例,而米饭组仅为2.1例。
原因在于大米脂肪含量低(每100克仅0.3克),几乎不含钠和胆固醇,而小麦粉的脂肪含量达1.3克,而且面食常常搭配高脂高盐食物,比如油泼面、肉包子等。
2、吃米VS吃面,哪个更容易长胖?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研究发现,爱吃面食的人体脂高和腹型肥胖风险明显更高,男性每周用米饭替代面食5次,肥胖风险可以下降36.5%;女性可以下降20.5%。
原因如下:小麦中的谷蛋白会减少脂肪消耗,相同重量下,面食热量是米饭的2-3倍(100克熟面条大约280大卡,熟米饭仅116大卡),而且面食常常作为单一主食,而米饭大多与蔬菜蛋白质搭配,营养更均衡。
3、吃米VS吃面,哪个更容易升血糖?白米饭GI值约83,白面条约81,白馒头约88,都属于高GI食物,真正的关键在于是否选择全谷物:糙米GI值约56,燕麦约55,荞麦面条约59,明显低于精制主食。
所以血糖控制的重点不是选米还是选面,而是要用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并且控制总摄入量。
02、科学吃主食,记住这4个黄金法则1、“粗”字当头,一半主食选全谷物建议将一半主食换成糙米、燕麦、全麦馒头、荞麦面等全谷物,具体可以在白米中加入1/3糙米,或者选择全麦粉制作的面食。
全谷物保留了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升血糖更慢,饱腹感更强,是控制体重和血糖的好帮手。
2、多样混搭,营养更均衡每周至少2-3次用杂豆类(红豆、绿豆、黑豆)替代部分主食,每周1-2次用薯类(红薯、紫薯、山药)代替米面,还可以选择藜麦、薏米、燕麦片等。
多样化的主食能够提供不同的营养素,避免单一食物带来的营养缺陷。
3、严格控制总量,避免过量摄入成年人每天的谷类推荐摄入200-300克(生重),其中全谷物50-150克,具体换算大约相当于熟米饭4-6两,或熟馒头2-3个。
即使是健康的全谷物,吃得过多同样会导致热量超标和血糖升高。
4、改良烹饪方式,健康加倍米饭可以放凉后再吃,能够产生抗性淀粉,升血糖更慢,面食要选择荞麦面、全麦面,制作时少油少盐,搭配更多蔬菜。
薯类建议蒸制而非烤制,避免油炸处理,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营养价值。
米饭和面食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怎么吃,适当增加米饭、减少精制面食,确实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和体重控制,不过,主食搭配要粗细结合、多样选择,让不同主食“轮流登场”。
从明天开始,不妨试着在白米饭中加一把糙米,或者用红薯替代一部分主食,让我们的餐桌更丰富,身体更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粉丝和面条谁更容易胖(吃米VS吃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