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两个汉字,其中一个是“丂”部的一个汉字:“【反丂】”,另一个是“可”部的部首汉字“可”。因为“可”既是部首汉字,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可”。
1、【反丂】。读hē。《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反丂】,反丂也。读若呵。”会意字。许慎认为本义是反丂。即气行畅达。也说是“气舒也。”
前面我们解释“丂”字(1008课),称其为象形字。本义是打杵。那么,反丂亦应当是象形字。其本义也应当是打杵。所谓的“反丂”,是在许慎体系下另造出的小篆新字。
依许慎说,【反丂】的本义是反丂,即与“丂”的意义相反。“丂”是气欲舒出的样子(但是受阻,是以不顺),则“【反丂】”是气行畅达的意思。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反丂】,按:气之舒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丂者,气有所碍,不得达也,反之则达矣。故反丂为【反丂】。”《六书正讹·哥部》:“【反丂】,气舒也。”
因为此字在现代汉语已经消亡,故此,我们暂不深究。
【反丂】的小篆写法如图:
【反丂】的小篆写法
2、可。读音有三个:
(一)kě。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可,肎(肯)也。从口、丂,丂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肯。
既是会意字,我们就要看看字形演变:
可的字形演变
“可”的早期字形,既有从“丂”者,亦有从“反丂”者,也就是说,“可”中的“口”有时居左有时居右,直至春秋战国都有字例。至秦汉时,“可”的字形定形,即“口”居“丂”(或【反丂】)之左,这种字形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未发生大的转变。依照前面我们对“丂”以及“【反丂】”的说解,“丂”是劳动工具“打杵”(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口”则是劳动时唱歌或呼喊劳工号子。合在一起会意“歌咏以帮助劳动”。即后来的“歌”。也就是说,“可”的本义是歌咏。
一边劳作一边唱歌行进的背货人
相关本义部分,读音应为“gē”,至第二读音时再说。
也说《说文》所说的本义“肯”,即表示许可、肯定。这其实是“可”的引申义(对某件事加以歌咏,其实就是对这件事的肯定)。
《广韵·哿韵》:“可,许可也。”《史记·李斯列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言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没收《诗经》《尚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只为让百姓愚昧无知,无法用古代之事批评当下朝廷(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中的“焚书”)。
秦始皇焚书
肯定的意义之外,可还有很多用法:
(1)能够。《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恕兮,人百其身。”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能够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2)堪,值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随部》:“可、肯、堪,一声之转。”《诗·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田地变成野鹿场,入夜磷火点点亮。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值得怀想。
(3)是;对。《韩非子·南面》:“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那么古法变不变,常规改不改,只在于它们可行(对)还是不可行(不对)。
(4)适合。《庄子·天运》:“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棃、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所以,把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作个比喻,就如同山楂、梨、橘子、柚子一样,它们的味道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适合(人)吃。
各种适合人吃的水果
(5)寻常。形容轻微。宋代陈允平《江城子》:“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6)当,对着。刘禹锡《生公讲堂》:“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7)病愈。《三国演义》第八十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8)尽;满。《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了出来。”
(9)“不可”之省。《书·尧典》:“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孙星衍疏:“可,读为叵,如‘不可’急读。”
(10)相当于“所”。《礼记·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费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郑玄注:“可,犹所也。”孔子说:“鬼神的德行该是盛大的了!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体现在万物之中而无法有所离弃。
(11)用作副词,用法较多,可以表示约略;表示正好,恰好;表示岂、那;表示转折语气;表示再;表示强调,相当于“真”;还可以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不再一一举例。
(12)通“何(hé)”。怎么。《左传·定公五年》:“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岂惮焚之?”杨伯峻注:“可借为何。”国家将要灭亡了!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他们何以享有以往的祭祀了,哪里还怕烧掉尸骨?
此外,可还是姓。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哿韵》:“可,河南可氏,后魏阿伏干、可地干氏并改为可氏。《北氏》可悉陵,年十七,从太武猎,空手搏猛兽以献,后封暨阳子。”《正子通·口部》:“可,唐谏议大夫可中正,宋绍兴进士可懋。”
(二)gē。读音出自《集韵》。如上面“可”的本义部分所述,可的本义其实是“歌咏”,故此,这是它本来的读音。同“歌”。《集韵·歌韵》:“歌,古作可。”
岷江上的船工号子
可字此音本义之外,另指女师。后作“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隨部》:“可,假借为妿。”《礼记·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郑玄注:“可者,傅御之属也。”要从国君的众妾和傅母中……做幼儿的老师。
(三)kè。读音出自《字汇补》。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者的称号,意为王。《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
可的小篆写法如图:
可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01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可字笔顺笔画顺序(说文解字第1010课细说可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