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加拿大网友的社交动态,个性签名赫然写着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配文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底下有中国网友评论:“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被老师逼着背的‘祖安英语’吗?居然成了老外的潮酷签名!” 还有人晒出自己在国外超市看到的标牌 ——“Add oil”(加油)印在促销海报上,旁边还画着个举着加油棒的卡通人物,瞬间想起当初 “Add oil” 刚进《牛津词典》时,朋友圈里满是 “原来我初中糊弄的英语,早被老外当宝贝了” 的调侃。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以前总被老师纠正 “这是中式英语,不对”,现在突然发现,那些 “土味” 表达,居然悄悄征服了全世界。
最有意思的是各国网友的 “混战”。印度网友最先跳出来吐槽:“Good good study 这种表达,简直是对英语的侮辱!” 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人扒出印度式英语的 “黑历史”—— 美国 FBI 曾公布数据,每年因印度诈骗电话损失的金额超 700 亿美元,那些带着浓重口音的 “Hello, this is Amazon customer service”,让不少美国人以为是新型 “语言诈骗”,印度网友瞬间没了声音。反而德国网友站出来力挺:“中式英语才是智慧结晶!英国人自己都记不全 60 万英语词汇,中国人用 3500 个常用汉字就能玩转出这么多表达,这难道不厉害吗?” 法国网友更是直接 “倒戈”,在论坛上疯狂安利中式骂人话:“‘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上,不行别哔哔)也太精准了!
我们吵架只会说‘Ça va pas’(你有毛病吗),根本没这么解气!” 连一向爱 “比” 的韩国网友也来插一脚,说 “中式英语证明中国英语教育失败”,结果 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直接甩出报告 —— 中韩托福口语平均分持平,韩国网友的脸被打得生疼。
你知道中式英语有多会 “玩活” 吗?它最绝的就是 “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 “不作死就不会死”,直接翻译成 “No zuo no die”,居然真的被《牛津词典》收录了,老外查这个词时还在评论区吐槽:“比莎士比亚的长句难理解,但莫名觉得很有道理!” 还有拼音霸权,《黑神话:悟空》在海外上线时,没搞花里胡哨的意译,直接把 “悟空” 写成 “Wukong”,“金箍棒” 写成 “Jin Gu Bang”,外国玩家评论区炸了:“中文名比‘Monkey King’‘Golden Cudgel’酷十倍!
以后玩游戏只叫他 Wukong!” 更搞笑的是谐音双关,有中国网友在海外社交平台发 “你美他丑”,随手翻译成 “You swan he frog”,结果外国网友误以为是莎士比亚的冷门金句,有人还特意去查莎翁诗集,最后发现是中式英语,非但没生气,反而玩起了 “接龙”—— 有人接 “你富他穷”(You jewel he coal),有人接 “你甜他苦”(You honey he bitter),评论区直接变成跨文化段子手大赛。
中式英语甚至开始反向输出。有中国留学生晒出截图,外国同学失恋了,居然用中文梗安慰她:“Abandon! Abandon him!!”(甩了他!),还解释说 “我查了四级词汇表,Abandon 就是放弃的意思,用在这里超合适!” 留学生哭笑不得,在朋友圈感慨:“背了四年的四级高频词,居然以这种方式‘学以致用’了。” 还有跨国情侣吵架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女生是中国人,男生是美国人,女生气不过飙出一句 “Three legs frog can hardly find, two legs man can easily find!”(三条腿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男人满街跑!),男生居然秒懂,还委屈巴巴地反驳:“But I’m not ‘easily find’ man!”(但我不是那种随便找的男人!),评论区中国网友笑疯:“这中式英语的穿透力,比翻译软件还厉害!”
其实中式英语的流行,根本是场 “文化暗战”。经济上不用多说,中国 GDP 稳居全球第二,老外想和中国做生意,就得学 “Chinese Baijiu”(白酒)、“Mahjong”(麻将)这些词 —— 有外国商人参加中国酒局,特意提前背 “Gan bei”(干杯)的发音,就怕闹笑话。文化上更明显,从《功夫熊猫》里的 “Kung Fu”(功夫)到《黑神话:悟空》的 “Jade Emperor”(玉帝),老外一边嘴硬 “这是文化挪用”,一边疯狂氪金买周边,亚马逊上 “Wukong 手办” 还一度卖断货。
话语权方面更绝,“Guanxi”(关系)这个词,居然被写进了哈佛商学院的教材,老师还会专门讲解 “在中国做生意,怎么维护 Guanxi”;连托福考试里都出现了 “Add oil”,有考生吐槽:“以前考英语要背英式美式表达,现在居然要背中式英语,这题我熟!” 语言学家周海中说过一句话,特别形象:“语言就像火锅,谁的料多,谁就是主菜。” 现在看来,中式英语就是那锅越煮越香的火锅,加的料越来越多,闻着香味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然争议也不少,有人说 “城管”“双规” 这类词的直译,会让老外误解中国形象;也有人觉得有些中式英语太 “土”,拿不出手。但架不住官方都开始 “认”—— 海关总署直接把 “白酒” 的英文标准名定为 “Chinese Baijiu”,取代之前的 “Liquor”“Spirit”,网友调侃:“早知道四六级考‘Chinese Baijiu’,我当年就不会写错了!” 科技也在帮衬,AI 翻译现在能精准拿捏中式英语的 “精髓”,比如 “你瞅啥?瞅你咋地!”,能秒译成 “Who are you looking at? Looking at you!”,连语气里的挑衅感都传达到了;小红书上还有网友分享,用 “Want cry go outside cry”(想哭出去哭)安慰失恋的外国室友,室友居然被戳中,抱着她哭了半天,还说 “这句话比‘Don’t be sad’有用多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中式英语早就不是 “错误表达” 的代名词了?以前我们学英语,总想着 “要像英国人美国人一样说”,现在老外反而来学我们的表达。有 00 后分享雅思口语考试经历,被问到 “怎么看待竞争”,她随口说 “现在大家都很‘juan’(卷),但我不想‘tang ping’(躺平)”,考官居然点点头,还问 “‘juan’和‘tang ping’是 new words 吗?能再解释一下吗?” 最后她口语拿了 7.5 分,笑着说 “这波中式英语赢麻了”。
以前遇到老外说 “Chinglish is broken English”(中式英语是蹩脚英语),我们可能会不好意思地道歉,现在更多人会笑着回一句:“No, it’s winning English.”(不,这是赢麻了的英语。)毕竟从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到 “Add oil”,中式英语用实力证明,语言从来没有高低贵贱,只有 “谁更能打动人心”。你平时会说哪些中式英语?有没有被老外夸过 “这个表达很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中式的意思中式的意思是什么(海关定 Chinese Baijiu)》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